返回

晋末长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四章 面见(上) (3/4)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伤损太大了。」

    「多谢告知。」桓抚行了一礼,道。

    张平摆了摆手,道:「楚王殿下已至谯城。我观诸君颇为疲累,今日便休整一番,明日一早北上,如何?」

    「可。」桓抚应道。

    二人说话间,坞堡民们已在大院中支起炊具,为新来的一百多人准备饭食。

    「怎么来了这么多人?男男女女不下百人?」张平指着一行人,好奇道。

    桓抚面现郝色,道:「多为龙亢桓氏子弟、部曲、奴婢,来收拾老宅的。”

    张平一听就明白了,遂问道:「茂伦公(桓彝)在建邺官居何职?」

    「中书郎。」桓抚答道。

    「此职何掌?」

    桓抚沉默片刻,道:「编修国史。」

    不过,建邺有传闻,桓彝有可能调任尚书吏部郎,但还没有尘埃落定的事情,桓抚不想多说。

    再者,江左的制度有点奇怪,开始杂曹魏时期存在、大晋朝早已改革的制度。

    比如曹魏置尚书郎中(九品制之第六品)二十五人,分任诸曹从事,协助主官处理事务。

    而江左台阁现在就有二十余曹,分到中书省的就是中书郎,分到尚书省吏部的就是尚书吏部郎。

    前者没什么实权,编修国史而已,后者却是一个实权衙署,在五品以下官员的选任中,有一定的建议权。

    但说实话,都不是什么大官,还不如外放当个太守呢。

    张平不知道内情,但听到「编修国史」四个字就明白了,合着完全没什么权力啊。

    这纯属是在江东干得不顺心,于是又试探着投向北方。

    桓彝一定非常关注桓抚的动向,好决定自己下一步的动作。

    这些人啊!

    「这(huo)坑坑洼洼,煮点肉也这么慢,到晚上能煮熟不?」殷义的声音又在院中响起:「还不如熔了做成兵器。

    张平闻言,站到殷义身前,道:「古有诸侯问鼎之轻重。今天下方平,君便欲碎此鼎耶?「

    殷义冷笑道:「待我去了洛阳,见得族人,便碎你头,看你还惜不惜此鼎!」

    张平勃然大怒,刷地一声抽出佩刀。

    桓抚连忙按住了他的手,低声道:「息怒。此人乃殷淑妃族叔,为人张狂,勿要和他一般见识。我这就带他走,连夜去谯城。”

    张平听到「殷淑妃」三字时,清醒了一些,连续深呼吸数次后,终于压下了那股杀人的冲动。

    「啪!」一声清脆的耳光响起。

    张平寻声望去,却见一跟随桓抚而来的少年卯足了劲,狠狠甩了殷义一巴掌,直接将人打懵了。

    张平心下大爽,怒气消了很多,遂问道:「此何人?」

    桓抚犹豫片刻,凑到张平耳边,低声道:「此为桓公长子温。」

    「真少年英雄也。」张平击掌赞叹道,旋又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