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春秋之晋国风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节 拒助鲁侯 (2/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出兵,请带上我,明知要失败,我也愿意跟着你们去,哪怕是死也无怨无悔。”

    天呐,这就是那位老谋深算的范鞅,这样洋洋洒洒一段话下来,全世界还有谁敢辩驳?

    可怜鲁昭公,这次来晋国,非但没有得到晋国的帮助,连原来一心想帮他的宋国和卫国,都不敢再帮他了。再加上原来已经帮了自己三年的齐国也放弃了,他已经得不到任何人的帮助了。

    史料记载,鲁昭公于公元前514年到晋国谋求帮助受挫后,先是滞留在晋国一段时间,再是流亡去了齐国,到公元前510年12月,病逝于齐国。

    这就是春秋后期许多诸侯国国君的下场,到了春秋后期,许多诸侯国君就如同现在的周天子一样,国君与权臣的矛盾激化,最终往往是权臣强压着国君。

    鲁国并不是第一个,象晋国其实已经国君已经没有多少话语权了,国君只是一个形式,摆在朝堂履行一下相关事项的程序而已。晋国国政,完全由六卿专权。齐国,不久后,便是田氏专权。宋国内部纷争不断,郑国、卫国等等,都是这样鸟样。

    各国内部纷乱,内部权力斗争急剧,身居高位、手握大权的卿大夫们,借机在纷乱中掠取自身利益,不断壮大自身实力。

    公元前514年,晋国便又爆发了一场血腥的内部权力斗争,导致了两大著名家族的覆亡。而这场权力斗争,说到底正是晋国六卿中的实力派,看中了这两大家族的土地、人口、财产而开展的一次瓜分利益行动。

    这两大家族是哪两大呢?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