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春秋之晋国风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9节 解扬守信 (2/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正是外臣的信义。

    而大王您,通过贿赂外臣并给外臣下达的这个命令,那是不合乎道义的啊。对外臣来说,对救援宋国这事,只能执行寡君的合乎道义的命令,而不是来自大王您这样不合乎道义的命令啊。

    大王您为了自己的目的,强行要求外臣放弃信义,违背寡君的命令

    (本章未完,请翻页)

    ,这不是为君之首啊。外臣受君命而出,岂能因受贿而弃之?故外臣答应执行您的命令,这是外臣为了真正将寡君的命令执行下去而采取的措施。

    现在,外臣已经完成了使命,即便死了,又有何憾呢?”

    好家伙,这个解扬,口才一流啊,把楚庄王说得是哑口无言!但楚庄王非但没有因此而生气,反而认为解扬讲得对。

    楚庄王亲自将绑在解扬身上的绳索解开,拉着解扬的手对自己的将士们道:“大家看看这位解扬大夫吧,这是一位德行高尚的晋国大夫啊,他刚刚为我们上了一课,我们都要遵照他的话去做啊。晋国有大夫如此,如何不能强大?”

    最后,楚庄王根本不再为难解扬,而是立即将解扬释放回国。“大夫一路走好,还请大夫转达不谷对贵君侯的问候,希望晋楚两国世代友好啊。”这是楚庄王送别解扬的话。

    解扬,就这样为我们留下了一个“解扬守信”的典故。

    但宋国毕竟等不来晋国的援军,楚军兵围宋国都城睢阳整整九个月后,公元前594年5月,宋国终于崩溃,最后向楚国屈服。

    当然,宋国这次对楚军的抵抗行动是可歌可泣的,也是令人动容的。他们最后是弹尽粮绝,史料记载,城内甚至出现了易子而食的惨状!

    这个易子而食,讲的就是因为人们没有吃的了,只好吃人肉,那只有杀了孩子吃,而自己家的孩子实在下不了手,那两家便互相交换着将孩子杀了来吃。这是何等残酷的一种情况啊。

    与易子而食相关连的,还有一个成语,那便是析骸以爨,意思就是孩子被杀了吃掉后,骨头还舍不得扔掉。因为战乱或饥荒到了这个程度,柴火都没了,骨头是需要被打碎了当柴火来烧的。

    这就是当时的真实情况,读来不禁令人动容。

    晋国国君晋景公得知宋国向楚国投降后,长叹一声,罢了罢了,中原,就暂时让给你们楚国佬吧。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