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之经天纬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章 义务兵制 (1/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关于五年计划的具体内容,我们就不必详细阐述了!事实上,刘纬的计划也很笼统,只有指导方针、目标和要求,具体怎么执行,那是诸葛亮的内阁政府,以及参谋本部的工作!

    毕竟涉及军事机密,难道刘纬还能把每年要生产多少支步枪,多少发弹药,军事部署,以及将来从哪开始打晋国,全都公布吗?那可就真的等于是对司马懿毫无保留了!

    所以,这个计划也必须笼统模糊,除了五年的期限非常明确外,刘纬只是提出了增加军火产量、扩充军队数量、提高训练质量,以及进一步普及装备新式武器等要求,简称“三量一普”!

    注意,这些都是“要求”,具体执行,是各有关部门的职责,与刘纬无关,而且,每一项要求都有一个前缀,那就是“有计划性地”或者“逐步地”!

    当然了,刘纬也不能真当甩手掌柜,这些事情,他一点不操心也不行,毕竟是开国之君,连大汉王朝都是他一手缔造的,有些事情,还得他来拿主意!

    就比如扩充军队数量一事,参谋本部与内阁和兵部商议很久,都没能拿出一个可靠的解决方案,最终只能请示刘纬定夺!刘纬经过深思熟虑,决定采用义务兵役制度!

    义务兵役制度?这不是又回到了过去吗?其实不然!

    汉代兵制是征兵制,虽然明确规定百姓要服兵役,却都是在战时征用,不打仗的时候,他们就是普通的农民,一旦打仗了,朝廷一纸征兵令,操起锄头就上了!

    汉末三国时期,曹操发明的屯田制,其实属于兵户制,尤以著名的青州兵为例,将其划为军户,分给土地耕种,平日里耕田种地,与农夫无异,只是偶尔集合训练,一旦打仗,他们就要放下锄头,拿起刀枪,直接上阵!

    这两种兵制,或者说汉代以前的诸多兵制,其实都有个共同点:不是专职军队,而是兼职!当然,像皇家卫队,京城禁卫军等部队,肯定是专职的啦,也是当时的朝廷里最精锐的部队,却不能代表大多数!

    为什么古代专职军人那么少呢?说白了就是养不起!仗又不是天天要打,不打仗的时候,还白养着那么多军队,每天只练刀枪,不事生产,又都是青壮男丁,岂不是莫大的浪费?偌大国家,也养不起那么多吃闲饭的人啊!

    那么,刘纬提出的义务兵役制度与原本的征兵制,又有何不同?

    让我们先来说说相同点,那就是,汉国每个男性公民,都有服兵役的义务,服役期间,只发放补助,没有工资,也就是说,这不是一份工作,而是为国家尽义务,俗称“义务兵”!

    不同点是,这种义务兵,在两年的服役期间,要完全脱产,接受部队的训练与指挥,起码在这两年内他们也是专职军人;服役期满,退出现役,可以重操旧业,没有工作的,政府安排工作,愿意留在部队,成为职业军人的,则通过学习考核,择优录取!

    义务兵退出现役以后,虽然有了新的工作与生活,却不算完全脱离军队,而是转为“预备役”,每半年进行短期集训,保持基本的军事素养和战斗力,准备随时响应国家的征兆再次入伍,年满四十岁,退出预备役,才算完整地服完了兵役!

    可以看出,义务兵制,虽然也是征兵,却有两年的时间,就是专职的军人,但军饷开支却省了很多!等到这批人退出现役,下一批人又能补充进来,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再也不用担心养不起那么多兵了!

    更绝的是预备役,他们其实就是兼职军人,却并不需要刘纬花大价钱养着他们,可到了战时,需要他们回来为国效力,只需一纸征召令即可!

    总之,无论是在役军人,还是民兵预备役,都参加过系统性的军事训练,经历过军营里的集体生活,对于军旅一点也不陌生,各种武器装备,拿来就用,无需培训,一点就通,其军事素养,肯定远远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