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之经天纬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十六章 倾听民声 (1/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司马懿所意识到的关键问题,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天下万民,才是国家的根本,根本稳固,国家才会安宁!

    注意,这句话与“得民心者得天下”虽然意思相似,却也有所不同!前者,强调的是如何维护国家稳定;后者,则强调人民意志,才是历史发展的方向与动力!..

    这么说,似乎有点绕,我们可以总结归纳一下: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是站在统治者的角度,以维护国家稳定为出发点;得民心者得天下,则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两者虽然意思相近,却有着本质的区别!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说到底,还是想要维护江山社稷的稳定,虽然也认识到了百姓才是国家的根本,然而,却没有指出,究竟应该怎么做,才能稳固根本!

    不就是“固民”吗?方式方法很多,既可以施行仁政,获得百姓真心的认可与支持,也可以施行暴政,令百姓噤若寒蝉,乖乖听话!

    除此之外,封建统治者们,还可以采取隐形收税的方式,令百姓误以为自己根本没有缴税,负担很轻;

    他们也可以采取严格管控武器的制度,使百姓手无寸铁,无法反抗,却美其名曰是为了维护治安;

    他们更可以实行严格的保甲户籍制度,把人民牢牢捆绑在固定的区域,免得其到处乱窜,有串联起来,反抗统治者的意识和机会!

    为什么古代的时候,重农抑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了避免那些商人在各地流窜,成为不安定的潜在隐患!

    如果天下百姓,都能老老实实地待在自己的家乡,像井底之蛙那样,一辈子没见过外面的天地,那些封建统治者的各种愚民政策,才更加行之有效!

    总而言之,只要达到了“固民”的目的,江山社稷不就稳固了吗?至于采用的手段是什么,是否符合人民的期待和基本利益,那可就不一定了!

    因此,“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虽然听起来也是一句漂亮话,但其本质上,还是封建统治者的一种自我总结而已,与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基本不搭边!

    如果这么说,您还是有点不明白,咱们就举例说明!刘纬,就是那种真心实意,为民造福的领导者;司马懿呢,却不是,即便他偶尔良心发现,也是为了维护统治,对百姓好,只是手段而已,却不是目的!

    所以,张虎等人在闲谈中,有意无意透露给司马懿的明明是“得民心者的天下”的历史规律,可在司马懿听来,却总结成了“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理论!

    再说白一些,现在的司马懿所关注的重点是,面对汉国虎视眈眈的觊觎与威胁,如何才能保住晋国不灭,如果对老百姓好一点,调整一下治国的政策,就能让衰亡中的晋国复苏,使得万众一心,同仇敌忾,那么司马懿也愿意做出改变!

    问题是,因为一场宗室之乱,又出了司马昭这样的插曲,司马懿现在也很迷茫,究竟怎样是对的,怎样是错的,他也拿不准,所以必须出来看看,倾听一下百姓的心声!

    如果事实证明,司马昭是对的,司马懿就可以安心退休了,只要自己苦心创立的江山社稷不灭,早点交权,甚至禅让皇位,司马懿也心甘情愿!

    可如果事实证明,司马昭是错的,司马懿就不会坐视不理,他一定要想方设法,重夺权力,匡正错失,挽救晋国于危亡和水火当中!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司马懿外出巡游,一开始本来没有什么私心杂念的原因,他就是想要了解一下百姓的真实看法,为此,他拒绝了招摇过市的皇家銮驾,与张春华一起,来了个微服私访!

    结果,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通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