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东西,比阿斗那些个深多了。
所以,她每一年得亲自带一段时间,授新的课程,再由他们自己去实验对错。
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在这时代,光会做题,那可没有用。
而周大丫与黄寅那边种的地,她指导不了任何,因为她也只能照搬书,并无实践经验。
不过,这段时间,黄琮几人却是还有另外一个任务。
三月下旬,十数名少年一路北上,到了诸葛亮面前。
“见过姊兄(兄长)!”少年们笑着对诸葛亮见礼。
诸葛亮无奈摇头,“阿楚让你们来的?”
“是阿姊说的,要我们几人在姊兄手下听命。”黄琮点头,“说姊兄这边万事初创,要我们先过来搭一个架子。”
诸葛亮便想起了黄月英之前说的智囊团,点了点头,“章程呢?”
诸葛均最长,随后便从怀中掏出一份资料来,递给诸葛亮。
诸葛亮接过后,打开看了起来,眉头时而皱起,时而舒展,良久才把手中的资料放下,“吏、礼、刑、户、工、军、医、农共计八部,倒是职责分明,比此时之制度,要合理不少。”
“阿姊说了,原本顺序上该是农、军、医、工四部为先,但怕过于挑战各世家,礼、吏、刑、户这四部分,便暂时以此时习惯任用。”黄琮解释。
诸葛亮便点头,认了认这些孩子,“既如此,明日亮便带你们去见玄德公,而后划定办公署。”
十数人便是应下。
除去黄琮与诸葛均等人之外,还有他们要带的一批学子。
第二日,刘备见着眼前的一堆少年,惊讶之余,还是按照诸葛亮的建议给这群孩子划定了一大块地方,反正许昌现在空房子还挺多的。
“所以,没有其他人了?”诸葛均盯着自己兄长,“兄长以为就我们几人是能做出些什么?”
诸葛亮失笑,“阿楚既然让你们过来,就说明你们能做。”
十几个人你瞅我,我瞅你,清楚的知道,就他们这几个人是完全不够用的好吧?
他们原本以为,这边起码要再一人给他们配一个小吏啊!
好嘛,除了一个空房子,啥都没!
诸葛均咬咬牙,道,“走,先将地方划好,把各署的牌子备好。”
“行。”黄琮赞同。
万事开头难,他们总要走出这一步的。
见此,诸葛亮也只是摇着扇子离去。
黄月英还给了他一封信,说新的势力集团要立起来,为免以后麻烦,就先给诸葛亮设好智囊团与执行团队,也免得日后的革新会让荆州世家不适应。
不过,这些部门的划分也只是暂时的,待得日后还需增减。
这的确是一个很好的计策。
刘备这势力集团,此时规模不大,要改革一些东西更为方便。
待得刘备入主荆州,各世家看在刘备的面上都不会觉得这些分部有问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