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之我为丞相搞后勤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365 建安九年的上半年(求订阅月票) (1/3)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任何时代,经济基础才能决定上层建筑。

    如果百姓吃都吃不饱,无法生存,也就不用谈什么创新与变革了。

    其实生存资源一直都是够的,只是,自觉高高在上的那群人不会把资源分出去罢了,才造成了如今的局面。

    这种理论,黄月英也不止一次的与诸葛亮灌输过,后者更是在听了黄月英那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后,深以为然。

    生存资源的分布不均,让这世道分成了多个世界。

    贫者无立锥之地,饿死者不计其数,富者酒池肉林,为祸地方,家中金银粮食堆满库仓。

    想要打破这样的情况,平定天下为其一,其二就是立法使贫富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当然,第二点还需仔细完善,到时候……才真的是与世家作对。

    只不过,现如今不必考虑第二点。

    “既然孔明要去叶县,那我等可要回襄阳?”鲁肃看向了黄月英。

    在楚安,他见识到了很多超出他认知的东西,他也相信……黄月英的大计划是能成的。

    越是这种时候,他越是要去理清与发展商行,收纳会员,让他们明白……这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

    黄月英想了想,点头,“也好,恰好还得关注汉中等地的形势,在襄阳更方便些。”

    鲁肃笑着摸了摸胡子,襄阳到底是一州治所,消息往来会更加灵通。

    “只是……让阿均他们研究这蒸汽机,我又有些放心不下。”黄月英叹气。

    “那不如,子敬回襄阳,有消息快马或行船传来便可。”诸葛亮微笑着,“反正,如今修了青灰路,方便了许多。”

    他总不能看着鲁肃这么一个大汉和自家媳妇儿一起去襄阳,还留在那儿日夜商议大计吧?

    鲁肃随后也点头,对此没有意见。

    “既如此,那我便再准备些东西,子敬慢慢的命商行去实行。”黄月英又道。

    “好。”鲁肃应下。

    于是,三人便暂时各回各家。

    黄月英则是去准备了一些针对不同地区的商行发展与规划,去年在荆州各地查账,算是把荆州走了一遍。

    虽说百姓的贫困都相似,但各地的发展之路却不尽相同,就如后世的扶贫道路,要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一般。

    有一些能当时便做出决定的,她早已命人去做,还有一些地方,贫困的很没有特色……想要发展经济,还得她帮他们找出路。

    种桑、养鱼、种果树,又或者是商行牵头,建一些作坊,带动当地经济。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冬麦夏稻的推广。

    荆州多数地方,可行冬麦夏稻,可有一些地方……要将旱田改为水田,实在太难,并不适合。

    这样一来,她就需要去寻一些不错的良种,例如……玉米、土豆、红薯什么的,只是这些不是在美洲就是在南美洲,太远了。

    或许可以多弄一些葛根、山药、大豆让百姓们在贫瘠些的山地种植,水资源丰富的,除去养鱼之外,还要种植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