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土神,稷为谷神,土育万物,谷育众民。”黄月英道了一句,“是以,社稷与百姓,其实分不开。”
“小先生说的是。”刘备赞同,随后苦笑,“可今时之社稷,多指朝廷,与庶民百姓……其距离何止百里、千里呢?”
“是啊,庙堂之上,多的是自小不缺衣,不缺食物的官员。”黄月英对于刘备的这个看法,倒很是赞同。
而且,刚刚的问题,黄月英很清楚明白了,对方知道这世道未来或与刘汉无关,他能做的,也仅仅是多努力一番,至于能否成功……他也不知。
再者,她这么直接的逼问,刘备的回答是百姓,这让她心里舒坦不少,至少,终于有个人是会把百姓疾苦放在心上的。
“哎……”刘备又叹一口气。
黄月英:……
“虽然时局艰难,将军也不必气馁,汉室立朝四百年,自有无数汉臣与汉民为之奔走。”于是,黄月英还是安慰了一下,“将军也好,荆州牧也好,都是如此。”
刘备这倒是点了点头,“可惜……枉有些人自称汉臣,做的却是欺上媚下的勾当。”
“将军说的是。”黄月英点头,还想再说些什么,却见一队士兵押送了一个老农过来。
“都督,抓到一名奸细。”士兵报告着。
“小老儿不是啊!”老农模样的人大喊,语气委屈,“将军明鉴啊!”
刘备见此,站起身,“为老丈松绑。”
士兵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看向了黄月英。
因为,这队士兵是荆州兵,他们不认什么刘备,只认小先生。
“先松开吧。”黄月英随后道。
刘备苦笑,是了,如今巡防的士卒,皆为荆州兵。
“诺。”士兵这才应下,替老农松绑。
“劳烦玄德公了。”黄月英这才开口。
“老丈缘何上山?”刘备问着。
“天气渐凉,家中木柴不足……”老农苦着脸。
“斧子呢?”刘备又问。
“被兵爷收了。”老农看向了旁边的士卒,见着士卒手中的斧子,又忍不住道,“能否还给小老儿……这把斧子,还是小老儿兄长家借的。”
刘备一噎,虽然内心偏向于这就是个普通的百姓,但依然仔细的观察着对方。
粗布麻衣,有不少补丁。
脚上则是一双草鞋。
皮肤粗麻,饱经风霜。
与他,又何其相似啊。
“老丈也见到了,吾等兵屯此处,是以,这两日是不能放老丈下山的。”刘备又道。
“这……那能否让小老儿回家报个信?”
刘备:……
“不可。”刘备自然是摇头。
如今正是计划的关键时候,怎么可能让人走漏了消息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