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朝文武,求我登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8章 暗流涌动 (1/3)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老皇帝的谥号是康。

    温柔好乐曰康,新帝和朝臣们选择的这个谥号,倒是符合老皇帝姜启一直以来给人的印象。

    夏康帝死后,他的儿子终于在他这么多年的压迫下开始展露手脚,仿佛利刃从那刀鞘中拔出,显露出它修长的剑身和凛冽的寒光。

    在处理完京营的事情之后,姜奕的首位大事就是为自己的各个兄弟选择封地。

    除了大哥文王的封地,因为早年间老皇帝早早的就为他选好了季州。

    但剩余的几个兄弟的安排也足够让姜奕头疼。

    三弟四弟都是栋梁之材,姜奕也不舍得放他们去藩地。而小一些的兄弟,譬如六弟,年岁尚小,倒是不必如此着急。

    所以这件事情就变成了朝中的大人们催一次,进度就多一点。

    倒是文王早早的自请就藩,姜奕十分留连这位大哥,他们虽说平日里争锋相对,但到底还是有着兄弟的默契和亲昵。

    但文王的就藩也是朝廷几番催促,姜奕也不好拖延。

    于是七月底,姜奕就在城门口亲自送文王去了季州,这也稳定了姜氏宗室的人心。

    先帝和武帝在世时,都对宗室下过死手。

    先不说武帝连先太子都斩下,就说离得最近的夏康帝。

    他的十七个兄弟,十一个姊妹,如今武帝死后还有十位皇子,如今就只剩下晋王一个兄弟。

    其中也有病逝者,但大多数都是离奇死去。由此可见皇室手足相残之严重。

    这个导致大夏的宗亲在皇帝面前是摆不起威风的,也间接减轻了姜奕的不少负担。

    但如今的皇帝可是仁义的典范,兄友弟恭,颇有些亲情。

    就连造反的七皇子,也是被圈进在玄清观,日日观道藏,以消减心中戾气。

    这待遇,在大夏造反的那群人里,也算是头一份。

    足见新帝的仁厚心慈

    这让原本处于观望状态的宗室又活跃了起来。

    他们可都是姓姜的,多是上上上代的皇室后裔,虽然血缘淡泊了些,亲缘远了些,但好歹都是一脉的姜氏。

    一笔难道能写出两个姜字?

    于是,试探一番后,他们也开始乐滋滋的往姜奕的身边靠拢。

    与宗室同样想法的,还有曾经以谢明堂为首的勋贵。

    虽说是先帝重用勋贵,但其实来说,只是重用谢明堂罢了。

    要知道,勋贵们手中有兵,或者在军队颇有些底蕴。

    同时,他们也是这些年来造反的专业户。

    武帝手下的十七家,靠攻打月氏而封侯的勋贵们,如今十四家都被满门抄斩。

    原因是——造反。

    所以,对于勋贵,老皇帝一直面上信任有加,但底下却是严加防范。

    这让他们即使想要建功立业,也没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