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抬棺进谏,老朱求我别作死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5章 最后的受害人又是谁 (2/3)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r/>    “可若是路途大雨、风雪,本来就不好走,耽误时间。再加上若有匪 患、土匪!”

    “是不是有可能,半个月, 一个月都送不到?”

    “再有匪寇为患,别说送粮了,怕是自己的身家性命,都难以保证。”

    话音刚落。

    这一次,老者不再抬杠。

    若是一脸苦思。

    而坐在外面的蜀王朱椿,此时也顺势回应道:“老爷,这小兄弟说的没 错,我的那个……新搬迁的地方,就差不多如小兄弟所说,路途遥远,多是 山川!”

    “平常时候,用驴车翻一座山, 一天就过去了。”

    “有些山路难走,可能不过是十里地,但一天都走不完。”

    朱元璋被提醒。

    有种恼怒,“咱用你说?咱小时候经历的苦难,比你这小崽子看到的都 多!”

    “咱自然知道!”

    “但这又不是不能克服的问题,各地官府也可以提供保障……”

    苏怀适时将其制止。

    “得了吧?”

    “真要让官府帮忙,那岂会有那么多人,冒着路上被匪寇杀害的风险, 也要自己送?”

    “当朝这位陛下,本来就给各地官府留下的支出少。”

    “他们还正愁没有办法,更多的捞一些钱呢?”

    “运送当然可以,甚至剿匪都没问题。”

    “但你得出钱啊!”

    此话一出,朱元璋当即反应过来,眉宇阴沉不定。

    “姑且认为你说的有那么一点道理,还有两点呢?”

    “第二点,就是此次审问《李赫案》,鱼龙帮的所作所为。”

    “富户不是一成不定的。”

    正当苏怀还要说下去的时候。

    朱元璋摆了摆手,自负道:

    “这个咱知道,你就莫要多说了。”

    “之所以发生这种事,完全是这两县和知府的不作为!”

    “陛下从昨天开始,就已经严查了。”

    “各个地方,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重新核定!”

    “京城出现这种,完全是意外!”

    “你就说点新鲜的。”

    看着面前老人,如此笃定的样子。

    苏怀也不禁一愣。

    “不会吧?”

    “这位陛下不会真以为,他定下的规矩,底下的人就会无条件的遵守 吧?”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