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抬棺进谏,老朱求我别作死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4章 朱 元 璋 的 惊 恐 (3/3)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富户为主!”

    “哼!”

    “本官可太清楚陛下的想法了,元末虽然号称纷争乱世,但也正是因为 其不会管理天下的原因,导致了太多太多的豪绅地主出现!”

    “这些人,不顾百姓死活,在地方为非作歹。”

    “史书上有一言: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句话用来说他们,可是 丝毫不为过!”

    “大明立国,当今陛下的好几次大案,明着是杀贪官!”

    “但也是借此,在杀这些地主豪绅!”

    “而犯错少,也是运气好留下来的,当然要负担其更多的责任。”

    “否则,陛下为何要留他们狗命?”

    苏怀点头。

    他顺手撩开窗帘,看向窗外。

    话说这马车还真大,坐四个人都绰绰有余。

    “你也不必为那位陛下说情!”

    “他虽然是这么想的,但做起来的时候,方向就已经偏了!”

    “是,诚如那位陛下所言:”

    “元朝施行的税收制度是包税制度。”

    “即:由中枢朝廷向各省摊派,各省再向各府摊派……以此推类,继续往

    各个地方,然后具化到每一个百姓身上。”

    “由于包税制度的奇葩国策,导致权力一波波的下方,最终在基层百姓 身上,就体会到了无尽的剥削和压迫。”

    \"比如,这个村落的地主豪绅,借着催缴税收的命令,大肆剥削本地村 民的粮食。只需要给上面交够,那自己就能无所顾忌。”

    “长此以往,自然各地的豪绅大户就越来越多……”

    “但相反!”

    “天下百姓无不苦其策!”

    “是以:元朝不过百年国运,就让天下百姓皆反的根本原因!”

    朱元璋听得连连点头,正是如此。

    听着耳边年轻人的分析,他看向窗外,内心也不禁感叹连连。

    淮安街道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平民街道。

    这里甚至连“丝绸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