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抬棺进谏,老朱求我别作死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4章 朱 元 璋 的 惊 恐 (2/3)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bsp;比如:

    民收民解问题,存在“富户”管理不当。

    导致旧的富户落寞后,新的富户没有跟上,这才导致了,那鱼龙帮的 “账册”出现。

    因为这些地痞行事无所顾忌,再加上背后有人给他们撑腰。

    所以才会出现,地痞将富户逼得“抵押儿女”的惨剧发生!

    如上所说,他都能理解。

    但是……

    要知道民收民解,是百姓针对军卒,是一对一。

    没有第三方,官员怎么贪污?

    而看到了面前这位老者疑惑。

    苏怀无奈的摇了摇头。

    随即直接上了马车,“先去城外,路上在说。”

    朱元璋看着他这样子,心中更为急切。

    给朱椿使了一个眼色后。

    连忙上了马车。

    朱椿面容一怔……

    得了,我真成马夫了。

    “先去宁江大街,接一个人,之后再顺着她的方向走。”

    给这位“书办”交代了一句。

    苏怀便“五一零”老神在在的坐到了马车内。

    而此时。

    朱元璋也迫不及待的上来。

    “快说!”

    苏怀无奈一叹,“你真的连这都想不明白吗?”

    “贪污,可不只是非要参与进去,才能贪污的。”

    “就说最主要的三点!”

    “第一,民收民解的催收、运送、保管问题!”

    “当今陛下定下的这个策略,的确是出于很多考虑。就比如运送,官府 如果负责征收、运送。那么这些成本,自然是由官府来负责。”

    “大明地大物博,单以军需粮草而言,从江南物产丰饶之地,运往北方 战线,基本上是运一半,损耗一半!”

    此言一出。

    朱元璋当即点头,事实也的确如此。

    他当初定下这个制度,最大的考量因素,其实就是“损耗”!

    “可这位陛下,却忘了一个最根本的问题。”

    苏怀继续说道:“那便是:损耗终究都是损耗,不是因为官府不支出, 就没有损耗了。”

    “相反,这部分的损耗,还会摊派到百姓的头上。”

    老人听到这句话,不由得皱眉。

    “就算摊派又能摊派多少?”

    “当今陛下定下这个制度的时候,可是以天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