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抬棺进谏,老朱求我别作死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5章 去查 (2/4)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

    “拿去宣读吧!”

    蒋 愣在原地。

    这突然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他自己也一头雾水。

    但是。

    身为锦衣卫都指挥使,很多东西,他只需要去做。

    顿时。

    蒋 连忙点头。

    “慢着!”

    却在这时。

    朱元璋沉吟道。

    “咱还要下三道圣旨!”

    蒋 停步。

    朱元璋看向蜀王朱椿。

    朱椿顿时明白,连忙肃然,坐回原地。

    “第一道:马上就是太子忌日!责令诸藩,凡是膝下已经超过十二岁的

    世子,即刻进京,诸藩需亲自同往!”

    此言一出。

    朱椿再度一愣,写着圣旨的手顿时一抖。

    如果说刚才,突然勾画那份卷宗,他不明白其意。

    但这一点……

    岂非摆明了,和他听到的诸藩之策相同?

    除非国朝大事,否则诸藩一旦就藩,不得离开封地,更不得进京!

    这是《皇明祖训》中严令的。

    而现在……

    当朝天子,也是他们的父皇让他们进京,还要带着十二岁以上的世 子……

    这里面的信息,虽然没有多言。

    但已经足够恐怖!

    蜀王一想,便不由地心神一颤!

    “第二旨!”

    蜀王将刚才写完的,顺手卷下。

    待会儿还要送去宫城,让那些司礼监的秉笔太监抄录,最后盖上大印, 才能昭告国朝。

    朱元璋再道:“今时大明武备充裕,然洪武二十五年,国朝功将大都衰 老……朕深感国朝武备废弛之忧,特翻遍天下史书,唐朝之时,曾有武举!”

    “如今,大明科举入仕, 《四书五经》,选拔文官,辅佐君王理政天 下……”

    “然,国朝之事, 一阴一阳, 一文一武,此乃天理纲常之道!”

    “朕闻唐时郭子仪之事,大唐武举,入仕从军,历经四朝,匡扶社稷, 平定安禄山、史思明之乱!抵御吐蕃,坐镇大唐,可谓国之栋梁!”

    “蓝玉等案犯,让朕深感武将未来之忧。”

    “特此,令天下不论军中还是民间,德才兼备、文武双全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