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抬棺进谏,老朱求我别作死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4章 天下百姓无不苦其策矣 (3/4)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bsp;   “士绅子弟,特别是东南地区,大儒众多,教育资源充沛!”

    “故而,国朝开国之初,才有了南北榜的案件!”

    “是因为西北一方的学子,真的考不过东南一族吗?”

    “我看未必!”

    “当今四书五经,所选取注解:皆为程朱理学之注解。”

    “国朝上下的礼部官员,也大多都是东南一族,所学的基本上也都是类 似、乃至相同的注解。”

    “而北方学子……”

    “除了自北宋之后,南北分离太久的原因,大部分所学的,却也是古早 版本,乃至其它版本的注解。”

    “注解、考题、阅卷,审批,都在东南一批的考官手里。”

    “北方如何考得过南方?”

    “寒门、乃至平民,如何考得过士绅?”

    朱怀说到这里,再道:

    “就以诸位大人来说……”

    “在场的大臣之内,可有一个人是从平民百姓之中考出来的?”

    此话一出。

    一众官员纷纷脸色铁青。

    却没一个人走出来。

    茹瑞倒是想走出来,但想了想自己,已经位列兵部尚书,再加上他们家 虽然算不上士绅,也算的上能求学读书,并且有资源找到对应大儒学习的寒 门。

    也就没动……

    “可有落魄寒门,但因为家中尚有资源,才考中举人、乃至进士的?”

    洪武开国之初。

    国朝选用人才的门槛很低。

    秀才都能在一地担任知县。

    朝廷很多大员,甚至是举人出身,

    当然这几年,人才缺口越来越少,大部分都是进士出身...

    此话一出,零零散散的有四五个官员动了动。

    苏怀这才继续道:

    “你看……平民百姓尚且没有怨过,士绅豪族领先他们的巨大差距。”

    “一个诸藩子弟入科举,尔等却怕了?”

    “这岂非可笑!”

    苏怀的讥讽一笑,深深的刺痛众人。

    “苏怀!”

    黄子澄牙齿紧绷:“姑且这算是一种方法。”

    “那诸藩子弟入武门呢?”

    “诸藩本就有领兵之权……”

    他还要说下去。

    但苏怀却已经骤然打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