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病在床。”
“大明的国运,到此为止了。”
“大明的国运,就这样断绝了?”
这一刻,他想到了这一点。
朱元璋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
他紧紧的抓着手中的杯子,手掌用力,杯子几乎要被他抓的粉碎。
朱允炆的脸色也是一片惨白。
大明二十五年。
犯忌讳。
他的父亲朱标,在去陕州调查迁移地点的时候,在回来的途中受了伤。
所以,他才会在返回京城之后不久,就去世了。
这一点,他必须承认。
再加上,《蓝玉案》的事情发生了。
这是皇帝陛下为他铺好的道路。
如果父亲还活着。
祖父为什么要砍了蓝玉和淮西的权势人物?
这才是最让他生气的地方。
只是那些愚蠢之人,竟然在这种情况下,还真有胆量说出这样的话来。
这是要干嘛?
“陛下。”
朱允炆正要开口,朱元璋却是毫不客气的将他的话堵了回去。
“你给我听着。让他把话说出来。”
这个时候。
詹徽、杨靖等文武百官,心中一凛。
他们都知道,皇帝就在他们的身后。
黄子澄的脸都绿了。
他被气的浑身颤抖。
“大胆!”
“你还提起这个做什么?”
苏怀的目光落在他身上。
“你要说《鸣冤书》,自然与这件事有关。”
还没等黄子澄开口,苏怀又接着说了下去。
“百姓们义愤填膺,只因我爹只是一个百户,就被牵连进了这件事。”
“要不是朱樉触犯了律法,惹恼了皇帝,这才导致了朱标心忧攻心,受了伤。”
“要不然,他也不会死了。”
“相应的,也就没有了蓝玉的案子。”
“当然,我爹不会牵扯到这件案子里来,我也不会去敲鼓,也不会去写那《鸣冤书》,我也不会在这里浪费时间了。”
“一切因果,都是命中注定。”
苏怀又将目光落在了黄子澄的身上,算是给了他一个肯定的答案。
&nb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