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克人应该团结起来,一致对外,坚决抵抗德国的入侵。
可这样零星的理智声音,很快就被加入德国的声浪淹没。
一片纷纷扰扰中,1938年过去了。
乔治有预感,这可能是最后一个平静的元旦。
瓦西里不认可乔治的判断,坚信德国会在击败法国之后,继续向英国本土发动进攻。
也不错,至少乔治和瓦西里,在德国先打法国这一点上达成了一致。
“我们现在每个月的装甲战车产量是300辆,我们的装甲战车性能,也比德国的装甲战车更先进,德国人在击败英国之前不可能向我们发动进攻,除非德国人想再次感受腹背受敌的味道。”
瓦西里似乎并没有意识到到,因为他主导的大清洁,俄罗斯这两年的损失也很大。
效果肯定是有的。
通过自上而下的大清洁,帝俄时代遗留的官员和将军们,除安德烈和彼得等人,都已经彻底退休。
新上来的,要么是具有冲击力且高学历高素质的年轻人,要么是在工作中提拔起来的实干家。
乔治还是保住一批人的,尤其是那些自身道德水准不太高,但是能打仗的老将军。
年轻人虽然活力四射,但是经验不足。
和乔治一样,很多新提拔的高级军官,对德国的扩军强烈关注,建议俄罗斯先下手为强的将军并不在少数。
这些将军制定的作战方案,要么是先打波兰,要么是先打前奥匈帝国国家,最终集中兵力攻入德国,解除德国对俄罗斯的威胁。
这些方案的可行性还是有的。
但他们忽略了一个事实,如果俄罗斯主动向德国进攻,那么不仅俄罗斯的荣誉会受到损失,英法同样坐收渔利,可以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对俄罗斯进行指责。
别忘了俄罗斯和德国之间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的。
“一旦德军无法渡过英吉利海峡,德军就会调转矛头,向我们发动进攻。”
乔治现在要做的是积蓄力量,待德国进攻俄罗斯时,给予德军迎头痛击,然后抢在美国参战前,将德国彻底击败。
让乔治没想到的是,元旦刚过,罗马尼亚王国就给了乔治一个惊喜,主动和德国结为盟友。
罗马尼亚和德国结盟的条件是,德国承认罗马尼亚对特兰西瓦尼亚的占领,承诺进一步加大从罗马尼亚王国进口物资的力度。
德国从罗马尼亚进口的物资,主要是石油。
所以,这是一份会损害俄罗斯利益的盟约。
瓦西里第一时间给卡罗尔发电报,要求卡罗尔亲自来亚历山大,当面作出解释。
让瓦西里和乔治都没有想到的是,卡罗尔居然以访问美国为借口,拒绝来亚历山大。
卡罗尔访问美国不坐飞机,而是坐船,走达达尼尔海峡出黑海,经过地中海和大西洋去美国。
这一来一回,即便卡罗尔在美国不耽搁时间,最少需要两个月。
“这个混蛋,我们必须让他付出代价!”
&nbs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