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在西伯利亚打地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44章 新手助理 (4/5)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   列昂尼德沉思,没有立即动笔。

    帝俄之所以灭亡,和当时宽松的舆论环境有很大关系,这玩意儿就是个潘多拉魔盒,只要放开,俄罗斯的一切都将接受舆论的考验。

    俄罗斯并不是完美的,任何国家都不是完美的。

    怕就怕某些阴阳人只盯着俄罗斯的阴暗面死咬不放,那样俄罗斯政府就将陷入被动。

    比如哥萨克——

    比如希伯来——

    又比如巴尔干——

    俄罗斯为保证对巴尔干的控制力,在和巴尔干国家进行贸易时会主动让步,即便吃点亏,只要整体上有利于俄罗斯也无所谓。

    这落到某些阴阳人眼里,就是俄罗斯政府吃里扒外的证据,往好了说是利益输送,往难听了说就是宁与外邦不与家奴。

    至于巴尔干对于俄罗斯的重要性,那肯定只字不提。

    其实现在已经有一些苗头了。

    经济危机爆发后,大量欧洲移民涌入俄罗斯,不乏来自英国的知名律师,以及名校毕业的所谓“专栏作家”。

    英国人很擅长包装,牛津剑桥动不动千年历史,俄罗斯大公国还没有出现呢,英国人已经开始高等教育了。

    可英国对于近代科技的推动却乏善可陈,只能拿基础学科说事儿,就很奇怪。

    英国的科技虽然不咋地,文科教育出类拔萃,尤其律师行业,对英国政坛贡献极多。

    看看英国政治是什么鬼样子,就知道英国教育水平的成色了。

    对于这些移民俄罗斯的所谓“高素质人才”,俄罗斯政府也很头疼。

    将它们拒之门外吧,不仅造成的影响极大,也不符合俄罗斯引进人才的初衷。

    捏着鼻子引进吧,却对俄罗斯的发展起不到应有的正面作用。

    拉动gdp的作用还是有一些的,毕竟律师收费很高。

    往好了说,也可以推动俄罗斯的法治进程。

    但对于科学技术进步毫无作用。

    至于“专栏作家”,跟多少有点用的律师相比,这个更是鸡肋。

    跟俄罗斯人比什么不好,比写作。

    英国固然有王尔德和莎士比亚,俄罗斯也有普希金和托尔斯泰,文学方面的造诣丝毫不差。

    这些来自英国的“专栏作家”,如果老老实实写专栏也就罢了,关键是很擅长夹带私货,各种移花接木瞒天过海的技巧炉火纯青,令人防不胜防。

    所以和引进英国的“先进”文化相比,列昂尼德还是希望扶持俄罗斯自己的文化。

    至少俄罗斯人在接受自己的文化时,不会水土不服。

    更不会倒反天罡。

    列昂尼德直接将文件翻到最后一页,记住了申请人的名字:亚历山大·尤里耶维奇。

    农民的儿子!

    不知道为什么,列昂尼德看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