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在西伯利亚打地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81章 世界第一 (3/4)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p;   埃米尔·梅耶不赞成,贝当并不是顽固不化,而是法国也自有国情在此。

    法国和俄罗斯不一样,贝当并没有一言而决的实力。

    俄军想研发新式装备,乔治一个命令的事,国家杜马在军事上没有发言权。

    法军如果想得到新式装备,必须议会拨款,贝当人微言轻。

    法国的议员老爷们要操心的事太多了,主要精力都放在执政权上,军事的地位,要排在经济、医疗、教育、甚至妇女权利之后。

    为什么?

    因为妇女权利能带来选票。

    “如果我们把修建防线的钱用来组建装甲部队,至少在战争到来的时候,我们可以拥有更多选择。”

    戴高乐不想放弃,明明装甲部队才是最优解,戴高乐不明白议员们为什么就是不同意。

    在法国,不理解的事多了。

    《华盛顿海军会议》结束后,法国决定拿出10亿法郎,打造一支在地中海范围内拥有一定竞争力的舰队。

    不说能打得过俄罗斯和英国的地中海舰队。

    至少不能比意大利的差。

    10亿法郎给陆军,不说能将所有法军部队都改造成装甲部队,至少可以打造4个俄式装甲师。

    马奇诺防线的预算至少要30亿法郎。

    参考法国的实际情况,最终成本应该在预算的两倍左右。

    如果都拿去组建装甲部队——

    想都别想。

    “等你到了元帅的位置上,你就会理解元帅的决定了。”

    埃米尔·梅耶不想过多解释。

    这事儿也没法解释。

    帝俄时代很多俄罗斯人对沙皇失望的原因是,沙皇似乎只关注国家大事,罔顾民生。

    问题就来了。

    沙皇如果天天盯着普通俄罗斯人身边那些鸡毛蒜皮,那还要各级官员干什么?

    俄罗斯要演习,乔治也只是给出一个大致的框架,具体演习如何进行,演习部队的装备何时装车,这是参谋部的工作。

    埃米尔·梅耶无法解释的事,在德国似乎更容易一些。

    德国的情况比法国更糟糕,法军是因为经济原因,无法成立装甲部队,德军则是受到《凡尔赛合约》的限制,连火炮都不能装备。

    德军之所以没有全部解散,是为了镇压国内叛乱。

    对付叛军有机枪就够了,用火炮实属浪费。

    在某些时候,德国人是很灵活的。

    所以德国在拿到西伯利亚银行的贷款后,第一个成立的企业是拖拉机。

    而且是履带式拖拉机。

    履带式拖拉机的底盘,跟装甲战车的底盘差不多,发动机直接就是通用的。

  &nbs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