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在西伯利亚打地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81章 世界第一 (1/4)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日不落帝国时代,英国动不动就挥舞制裁和干涉大棒,粗暴干涉其他国家内政,俄罗斯是主要受害者之一。

    现在风水轮流转,正所谓有仇的报仇,有冤的伸冤。

    9月份的罗夫诺演习,俄罗斯出动了6万人,320门火炮,近1000辆各式汽车,60架军用运输机。

    这60架运输机从海参崴出发,将10名士兵空运到罗夫诺,向受邀参加演习的各国观察员展示了俄罗斯的军事投送能力。

    通过铁路运输的重型装备,几乎和士兵同时抵达。

    联想到日俄战争期间,前线俄军需要炮弹的时候,后方送过来的却是神像,短短20年,俄罗斯在军事上的进步让所有人都感到惊讶。

    作为军事观察员受邀参加演习的阿德里安不惊讶,他在海参崴的时候,对俄罗斯的这些常规操作已经习以为常。

    夏尔·戴高乐是第一次接到俄罗斯的邀请。

    世界大战期间,戴高乐受伤被俘,大部分时间都在战俘营中度过。

    今年3月,已经在上尉这个军衔上蹉跎了10年之久的戴高乐被贝当调入最高军事委员会担任参谋工作。

    在俄罗斯邀请的所有外籍军事观察员中,戴高乐的军衔是最低的。

    戴高乐和贝当的关系要追溯到1912年,当时戴高乐刚刚从法国圣西尔军校毕业,以少尉军衔被分配到驻阿拉斯的第33步兵团,贝当当时担任该团团长。

    贝当给戴高乐的第一个任务是论证“马奇诺防线”的合理性,这和戴高乐的理念相抵触。

    世界大战刚结束,法国就开始针对国防安全进行研究。

    法国人自己也很清楚《凡尔赛合约》并不能为法国带来和平,所以在《凡尔赛合约》刚签字之后,福熙元帅就说《凡尔赛合约》只是一个“20年停战协定”。

    世界大战不仅暴露了英国的外强中干,也将法国的衰弱暴露无遗。

    没有了俄罗斯的牵制,即便有英军帮助,法军能顶得住德军的进攻吗?

    这是所有法国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在这个背景下,贝当建议在法德边境修建一条坚不可摧的防线,这就是马奇诺防线。

    戴高乐在德军战俘营度过了32个月,这让戴高乐有足够的时间对战争进行思考。

    戴高乐希望在新式装备的基础上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法军,以进攻代替防守,保卫法国安全。

    这就是戴高乐来到罗夫诺的目的。

    对于戴高乐来说,俄罗斯无论是装备水平,还是训练情况,以及后勤组织保障能力,都非常值得法军学习。

    世界大战结束后,各国都在进行大裁军,俄罗斯也不例外。

    和法军不同,俄罗斯在裁军的同时,顺便对武器装备进行升级,不仅将栓动式步枪升级为半自动步枪,就连装甲战车也开始分类。

    世界大战期间,各国装甲战车的水平其实都差不多,拼的是产量和规模。

    俄罗斯将参加演习的装甲战车有两种,一种是承担主要作战任务的重型战车,一种是用于侦查和警戒的轻型战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