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五章 光刻机的技术之墙得用水泡! (3/5)
技术,然后,ASML就发展成为了世界第一光刻机大厂,苦心钻研157纳米光源的尼康,就彻底落后了!
“听我的,没有错,早期光刻机还是用液压驱动的,里面的液压油,不也是液体的吗?”
最开始的光刻机,还真是液压驱动,万一,万一中的万一,管道崩了,那液压油肯定会喷射的到处都是,正在生产中的所有芯片都会报废。所以后来,都改成了电机驱动。
不过,当时高压的液压油都敢用,现在用一些水,有何不可?
“既然秦总确定,那我们就用这种技术,不过……这也只能解决暂时的问题,继续提升工艺,还是会遇到拦路虎。”
193纳米经过折射变成了133纳米,也就意味着,0.13微米的工艺能解决了,之后进入纳米时代呢?还是会遇到光刻机的光源问题的!
“接下来,一步到位,开发EUV光刻机,光源使用13.5纳米的极紫外波长。”
徐教授一阵惊讶:“这也太快了吧?”
“一步步来,还会不断地遇到技术难题,还不如加大攻关难度,将这个捣鼓出来,以后十年二十年,都不用担心光源问题了。”
秦锋不懂具体的技术细节,但是他懂技术的发展路线,仅仅是这个,就会让己方的技术遥遥领先对手了。
在光刻机的技术探索上,有很多失败的例子,尼康的157纳米是个坑,同时,还有光刻机生产厂研究过126纳米光源,但是,这个波长更奇葩,不仅仅是熔石英会吸收,任何材料的吸收都很厉害,透镜不能用,只能用全反射的方式,结构跨度太大,分辨率也没提升多少。
所以,后世的光刻机厂商各种研究,最终认为,干脆一步到位,上13.5纳米的光源。
这个光源的研究,也是经过了长时间的尝试的,甚至最初还是13.4纳米,各种研究之后,才锁定13.5纳米。
“这个光源……”徐教授仔细地思考了一番:“得在真空中,还得是反射结构。”
反正继续向下选,各种光源都是需要真空环境加反射镜的,和之前的结构完全不同,所以,一步到位!
寻找反射的条件也不容易,最终工程师们找到了反射率最高的Mo-Si布拉格反射器,一层Mo薄膜加上一层Si薄膜,它的最高反射率在13.5纳米波长的位置,于是,这种光源就被确定了下来。
其他的技术路线,X光之类的,都被超越了。
不过,最初的时候,精度并不是特别高,只是比193浸润式光刻机提升了三倍而已,就算是这样,过渡到纳米时代也没问题了,之后不断研究,提升分辨率就可以了。
“具体的结构你们来选择,具体的技术难关,你们来攻克,不过,这条技术路线绝对是没问题的,你们按照这条路线发展就可以!”
秦总虽然是个外行,但是每次提出来的建议都是非常正确的,所以,徐教授没有继续犹豫,点头说道:“好,秦总,那我们就按照这个技术路线来!”
其中有多少技术难题,秦锋也不知道,这是手下们要干的!
现在,总算是没问题了吧?
看到徐教授依旧皱着眉头的样子,秦锋继续问道:“徐教授,还有问题?”
“目前,尼康正在研究193纳米光刻机,据说研究顺利,台积电已经下了几台订单,用不了多久,台积电也将会向0.18微米工艺发起冲击,而我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