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990:从鲍家街开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04章 吴冠中 (1/5)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史铁笙已经习惯了余桦他们的贫嘴,笑着拍了拍轮椅扶手,“把我轮椅卖了也行,后面你们轮流背我。”

    余桦笑了笑,“那还是连你一起卖了。”

    “单卖轮椅或许还有人买,要是连这家伙一起卖,恐怕就没人愿意了。”刘振云又说了一句,更损了。

    ……

    几人说说笑笑朝着艺术馆走去。

    这个艺术馆之前周彦来过,当时是跟王祖贤一起来的。

    艺术馆人不多,几人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目的,就随意地逛着。

    这个馆面积不大,如果走马观花地看一遍,大概十分钟都用不了。

    不过周彦他们都不是急性子的人,馆内的藏品他们即便不是一件一件地仔细欣赏,也大概看看历史介绍,遇到感兴趣的,就驻足讨论。

    几人走着走着,刘振云看到墙上的一幅画,眼睛一亮,“这画——”

    其他几人抬眼看去,只见墙上挂了一幅乍看起来有点混乱的水彩画,特别是画中间的地方,星星点点的水彩堆在一起,一时间看不清楚到底画了些什么。

    但是等大家多看一眼,就发现,这画的是一个街道,街道两边都是卖布的商店。

    “这画的风格……”莫言感觉这个画的风格很熟悉,但是画家的名字到嘴边就是说不出来。

    “是吴冠中。”周彦开口说道。

    一行人中,对美术研究比较多的,也就是周彦了。

    周彦因为拍电影,学习了很多东西,美术也是其中一方面。

    之前拍《放牛班的春天》时,周彦特别看了一些吴冠中的画。

    吴冠中的风格很特别,属于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那种。

    从古至今,艺术家想要出名,都逃不开“特别”二字。

    不够特别的艺术家,是不可能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

    历史的笔墨就那么多,如果有其他人跟你一样,为什么要单独着墨于你呢?

    中西方绘画的显著差异下雨意象的空间表现,也就是透视方面的差异。

    西方画家喜欢用线性透视、光透视和空气透视等方法,在二维平面创造三维效果,但是中国画家不欣赏科学视角,作品的呈现超出了客观距离跟视觉感知范围。

    倒不是说中国画家的作品没有空间意识,只不过中国画中的空间意识更像是线条之外的其他东西构建的,具有更为特别的个性表达。

    吴冠中的话,融合了中西方的特点。

    他的作品,很多乍看起来很怪异,仿佛无迹可寻,但是看第二眼又会感觉十分写实。

    “对,是吴冠中。”莫言拍了拍脑袋,“吴冠中先生就是这个风格。”

    刘振云凑近看了看。

    画的右下角写了几列潦草的小字。

    “人人尽说花布街,一九九零年,香江永安街,荼,果然是吴冠中的画。”

    吴冠中有个曾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