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990:从鲍家街开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83章 什么时候听到这首曲子才能不哭? (3/4)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因为周彦弹琴的范确实很正。

    因为这几首都是很简单的曲子,并不需要张作权,钢琴周彦就自己亲自出马了,主要也是为了视觉效果。

    不仅仅是现场的视觉效果,还有电视台直播的效果,也都要考虑到。

    既然大家都喜欢看他弹钢琴,他也就满足一下大家的心愿。

    坐下之后,周彦没有说话,而是起手在琴键上弹了一组音。

    当这组音弹完之后,岳林像是接到了讯号一样,开始起拍,随后演奏正式开始。

    随着音乐声缓缓流淌出来,大家听出来第一首曲子是《永远同在》。

    如周彦所说,很多人知道他,就是通过这几首曲子,特别是《永远同在》,因为这首曲子被改成了歌曲,而且还交给了梅艳芳演唱。

    当时这首歌不管是在大陆还是香江,热度都很高。

    后来工藤静香翻唱的时候,其实不管是纯曲子还是歌曲,流传度都已经非常高了。

    很多乐迷起初都是先听了梅艳芳的歌,才知道有周彦这个人。

    当然了,还有很多人虽然看过《天堂回信》,也听过梅艳芳的歌,但依旧不知道周彦这个人,毕竟大部分人看电影不会关注配乐指导是谁,听歌也不会关注写歌的人是谁。

    直到后来,周彦越来越出名,他们才意识到其实自己早已经接触过周彦的作品。

    《永远同在》这首曲子整体的感觉是悠扬的、轻松的,像是一捧清水洒向心间,有种沁人心脾的感觉。

    但是作为一首传唱度高的歌曲,也有不好的地方,那就是很多观众听这首曲子的时候,都会有种要跟着唱的冲动。

    如果这是梅艳芳的演唱会,这种冲动当然是好事情,他们可以尽情肆意地跟着梅艳芳一起大合唱。

    只不过现在是音乐会,而不是演唱会,他们只能生生摁下这股冲动,不去影响台上的演出。

    《永远同在》结束之后,组曲的第二首是《风》。

    这首曲子轻快欢乐,每个音符都传达着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让人听着忍不住心生欢喜。

    五月的燕京,晚上不冷不热,温度正好。

    这时候春夏交接,生机盎然,也正符合这首曲子的意境。

    周彦的音乐作品中,确实有一些欢快的作品,《风》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作,基本上一说到周彦欢快的作品,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这首,其次则会想到电影《三毛从军记》里面的《窃喜》(单线程)。

    而且周彦弹的也挺高兴,整个人非常活跃,而他的每个动作也都带动着现场观众的情绪。

    《风》排的非常短,也就一分多钟,到时间就戛然而止,跟着就接上了《风筝》。

    这里的衔接十分突兀,给人一种十分不适的感觉,就好像一只小鸟原本在天空中自由翱翔,飞的好好的,但是忽然撞到了一堵看不见的高墙,直接落在了地上。

    带着这种心情,观众们听到了《风筝》。

    这首曲子起手就非常悲伤,前段钢琴铺垫快速结束,提琴声音出来之后,悲伤的情绪十分饱满。

    看过《天堂回信》的观众,听到这首曲子的时候,基本上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