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可能要等到下一个天才作曲家、天才钢琴家出来,才能再引发一波学音乐的潮流,这就是历史规律。
乔治对学校里面的情况很了解,介绍起来头头是道,哈迪森跟杰西卡一边听一边感叹这个地陪找对了。
央音实在是太小,没一会儿三人就逛完了。如果不是乔治介绍的比较细致有意思,整个学校不要十分钟就能走完。
虽然央音并不限制游客入校游览,但是里面很多地方也不让游客随意出入,比如办公楼、教学楼以及琴房。
这三个地方都有门卫把守,一般外人混不进去,特别是哈迪森他们这些外国人,一看就知道不是本校的。
央音的外国学生很少,总共就那么几个,门卫基本上都有印象。
杰西卡其实挺想去琴房看看的,她认为一个音乐学校的水平,跟琴房是息息相关的,如果连琴房都做不好的话,学校不会太好。
琴房好不好,倒不仅仅是取决于硬件水平,更多取决于琴房的氛围。
即便是旧琴、差琴,如果保护的好,学生们演奏也完全没有问题。
有些学校的琴房,琴倒是不少,但是没几台能用的,工作人员保养不到位,学生们也不爱护,时间长了琴房里面就没人好好练琴了。
虽然参观不了琴房,杰西卡很遗憾,但是想到一会儿听到音乐会,她还是挺高兴的。
这会儿时间也差不多了,乔治就带着他们去了音乐厅。
三人进了音乐厅,发现音乐厅都快满了。
前面的坐位已经坐满,他们只能在后面找到位置。
看着前面已经坐满的位置,乔治忍不住嘀咕起来,“人又变多了。”
这个1995乐团乔治陪客人来听过几次现场,他们属于是央音里面不太出名的乐团,乐团的人很少,只能演奏室内乐,不会有什么大曲子。
有一次表演,大半的时间都是弦乐四重奏。
这样的演出,自然很难吸引到观众。
央音的其他知名乐团演出,观众都比较多,所以乔治没什么感觉,但是经过这几次听1995乐团的演出,他发现,来央音听音乐的观众真是越来越多了。
就连这种非常不知名的小乐团演出,依然能够来这么多人,整个音乐厅几乎都要坐满了。
再这样下去,不管是什么演出,都要提前到场才行,不然连座位都没有。
乔治怀疑,如果观众持续变多,央音会有越来越多的演出需要买票入场。
赚钱倒是其次,如果不控制入场,很容易造成麻烦。
其实乔治挺支持买票入场的,这样以后也不用操心提前过来占座位。
杰西卡他们是第一次来,不知道情况,看到有这么多观众,哈迪森问道,“今天这个乐团很出名么?”
“不是很出名。”乔治笑道,“如果是很出名的乐团,我们这个时间点来,已经没有座位了。”
“看来央音的音乐会真的很受欢迎。”
“是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