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要是再不给钱,大家就未必愿意来了。
如果想要让中国动画片得到长久的发展,就必须找到一条“工业流水线”,确保能够持续生产高品质的动画片——即便不能保证高品质,也要保证品质是稳定的。
当然了,这只是前提,除了要保证制作优秀的作品,还要保证这些作品能够赚到钱,这就务必打造一条成熟的商业化链条来支撑ip商业价值变现。
周彦无心讨论上美的情况,只是笑呵呵地说道,“我对动画电影还是了解不多。”
徐风见周彦对这个话题兴趣不高,便点点头,没有再说这个话题,转而问起了今天晚会的情况,“今晚有哪些节目?”
“无非就是唱歌跳舞呗。”
“你们工作室还有谁跳舞?”徐风意外道。
“是中戏的学生,工作室跟他们学校弄了校企合作,这次年会他们也出了节目,其中就有舞蹈。”
徐风笑道,“这以后你再选演员,也方便了,直接去薅就行了。”
“我就是这样想的。”周彦点点头,又说,“我还准备跟燕京电影学院搞个校企合作,每年弄些短片项目。”
“怪不得中戏愿意跟你搞校企合作,看来你是跟他们说了短片项目吧?”徐风一下子就看明白了问题的关键。
“知我者,风姐也。”周彦哈哈一笑,“这个短片项目对他们很有吸引力。”
“那是当然,对于中戏的这些学生来说,可能短片的吸引力要比一般长片的吸引力还要强。如果一二年级就能拍几部短片练练手,对他们来说好处很多。而且相较于表演系的学生,估计导演系会更感兴趣。不过你这样帮人家培养学生,就不怕培养好了,不为你所用?”
周彦耸肩道,“没关系,本来也没指望靠着校企合作把学生绑在我们公司,事实上,我也不缺那些演员。”
这是周彦的真实想法,他对中戏的那些未来明星保持着谨慎的态度,因为他觉得一个演员是否能出名,不仅仅取决于他们自身的能力,跟机遇也有关系。
只要工作室能够保持制作优秀作品的能力,演员是最不缺的,相对而言,他更想收罗的是优秀的幕后人员。
在周彦的观念中,没有任何一个演员是不可代替的。
“你这口气倒挺狂。”徐风笑了笑,“不过这话由你来说又似乎合情合理,你当然是不缺这些演员,反倒是这些演员都想要拍你的戏。”
周彦连续几部电影票房大卖,人气一时无两,别说是这些还没毕业的学生,就是已经成名的演员们,也没几个不想参演周彦的电影。
就连巩莉,之前跟周彦打电话的时候,也说过有机会要跟周彦再合作一把。
听得出来,她并不是开玩笑,而是十分认真地在说这个事情。
跟张一谋分开之后,巩俐现在在国内能合作的导演已经不多了。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之后,巩俐接了两部戏,一部是《风月》,还有一部是《中国匣》,前者导演是陈凯歌,后者是个外籍导演。
现在这种情况下,国内也就只有周彦、陈凯歌这些导演能跟她合作了。
倒也不是巩莉这个人势利眼,只挑大导演,只不过到了她这个位置,已经很难跟普通导演合作。
先不说普通导演水平如何,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