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990:从鲍家街开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44章 一场舞会三首歌 (4/5)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感的。

    这种风格对韩三坪没有太多吸引力,也没让他感觉很惊艳。

    不过他对这个收音的效果感到好奇,因为这听起来就像是现场录制的,但是据他所知,当时拍摄的时候,这首歌还没有并没有录出来,自然就不可能是现场播放录制的。

    “这里是怎么收音的?”韩三坪问道。

    “歌是后期录制的,其他声音是现场录制的。”

    “怎么这么像一起录的?用了什么特别技术手段么?”

    “就是两条音轨混的,没什么特别。”

    “是么?”韩三坪有些意外,“我们之前用两条音轨,可做不出这样的效果来。”

    现场收音跟后期录制,如果用两条音轨并行,可能会给人一种割裂感,国内的很多电影都是这样,声音听着很奇怪,甚至有种不同步的感觉。

    所以很多导演,如果遇到现场没有收到令其满意的音,就可能会另外单独录制,尽量只用一条音轨,这样就能避免瑕疵出现。

    当然了,后期录制的声音,录的再好,也还是会有些割裂感,只不过相较于用两条音轨混一起,要好很多。

    周彦笑着解释道,“我们的设备不错,加上这一段也确实费了心,所以混出来的感觉还可以。当然了,钱也没少花。”

    “怪不得说后期花钱呢。”韩三坪感慨道。

    相较于周彦的电影,他们厂的其他电影在后期上花费的钱实在是少的可怜。

    那也是没办法的,他们的设备老旧,技术再好,也玩不出花来。

    周彦的电影,钱真的没有白花,这画面跟声音,跟普通的国产电影完全是两个级别。

    舞会这一场戏看下来,韩三坪也是忍不住感慨,在声音效果上,周彦真的很有研究。

    如果是国内电影拍这场舞会的戏,那么背景音可能都是差不多的,但是周彦拍出来就很有层次感。

    在不同的景别之下,声音会出现不同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却又非常丝滑。

    观众会随着声音,不自觉地把注意力放在导演想让他们放的地方。

    其实这个东西倒也不是设备问题,一方面是导演对声音的研究水平不同,还有一方面就是拍摄的难度不同。

    想要把音收出层次感,可能就要进行多次的测试,一个镜头要花费很多功夫,这是很多导演做不到的。

    韩三坪还注意到,这一场舞会里面出现了三首歌。

    “你为了这一小段,写了三首歌么?”

    周彦笑道,“其实不是三首,基本上就只有你听到的这么多。”

    “每一首歌都只是片段?”

    “这三首加起来,录制了不到两分钟吧。”

    “那这样是不是很麻烦?”

    “我倒是不麻烦,主要是歌手们比较麻烦,这三首歌,我找了三个歌手唱,而且还都是让他们来燕京录制的。”

    “也就是说,他们大老远跑过来,平均每个人只能录制半分多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