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它是好歌,但也非常苛刻。
而现在他们听的这首歌却不同,它具备流行的一切条件,属于那种换个人来唱也依旧能够热卖的歌曲。
歌好,而且还不挑人。
这个唱小样的人,明显不是专业的流行歌手,在她的声音中,雷尼·安杰利听到了一种戏剧的味道。
如此唱法,肯定是没有办法充分发挥这首歌魅力的。
但即便如此,小样也依旧非常好听,这就是歌曲本身的力量。
c段结束之后,雷尼·安杰利已经准备好迎接间奏跟第二个a段了,但是让他意外的是,c段之后没有接间奏跟a段,而是接上了d段。
席琳·迪翁也扬起了眉毛,她没想到这首歌竟然还有d段。
在流行歌曲中,d段并不常见。
毕竟流行歌曲嘛,讲究的就是简单高效,这样才能更加直接地传达感情,所以结构往往比较统一,段落多了,反而会让歌曲失去记忆点。
一般听众都不说什么a段b段,就说主歌副歌,或者直接把副歌说是高潮。
大部分听众在听到一首歌的时候,最开始能记住的就是那么一两段,甚至是一两句。
比如一首歌有abc三段,往往听众在刚开始听的时候就只能记住c段,因为大部分的歌曲都是把情绪爆发放在c段里面。
大部分创作者在写歌的时候,也会更注重c段的编写,甚至有些人在写歌的时候,就只在乎副歌,只要副歌有记忆点,主歌什么的随便糊弄糊弄就行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情况也是越来越严重,这件事情,在国内外都是一样。
美国流行音乐界也是如此,这些年出来的歌曲架构是越来越简单了,因为稍微复杂一点就没有人听了。
在这首歌的d段中,小样歌手主要使用假音,来凸显一种沉浸在自己内心的情绪,非常真挚。
唱小样的歌手,假声运用非常好,只不过太过圆润,反而失去了味道。
而且在假音的前头,歌手发出了一个类似于气泡音的声音,只不过运用的不太好,这就是非流行歌手唱流行歌会遇到的问题,他们的发声系统跟流行歌手有着本质的区别,声音听起来很好听,但是在唱流行歌曲的时候,总感觉不够真挚。
这类的音,对一些系统来说,属于是发音失误。
在d段之后,还有一个桥段,用的伴奏跟b段的和弦是一样的。
这个桥段,更像是一种总结,也是这首歌音最高的段落,不过这首歌的音对席琳·迪翁来说不算高,即便是最高音,她也能轻松拿捏。
……
等到整首小样播放结束之后,雷尼·安杰利率先鼓起掌来。
“实在是太好听了。”
雷尼·安杰利脸上露出激动的神色,这激动不是假的,因为他知道,席琳·迪翁可能又将收获一首代表作。
当然了,前提是,周彦愿意把歌交给席琳去唱。
周彦笑了笑,将谱子跟歌词交给席琳·迪翁,“你先对着谱子,再听几遍小样,研究一下,半个小时后,你唱给我听听,可以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