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整个过程也没有持续多久,只有半个多小时。
等到剧本大纲梳理完毕之后,王晓帅跟李宏开始带着演员们进行正式的围读。
真正的围读要细致很多,王晓帅他们要给演员们朗读剧本,还会解说里面的动作、对话,这时候演员会读台词,或者跟对手演员进行简单的对戏,试图以此来理解角色的性格。
这个过程就要复杂多了,每个涉及到的人都可能会有自己的发挥,他们也会在这个时候提出自己的见解甚至疑议。
这里不仅仅是演员会提意见,包括其他各组,也会根据他们组的情况提出问题。
细致的围读,甚至能看作一次简单的排练。
一个再好的剧本,也都会有疏漏的时候,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发现了很多问题。
有些问题很明显,当场他们就能讨论出解决方案来,也有些问题拿不定主意的,就先记下来,回头再琢磨。
今天是集中的围读,但是后面这一个月还会有很多次的围读,只不过人不会聚的这么齐了,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面,剧本肯定会面临各种各样的调整。
虽然是第一天,但是周彦一上来就给大家上了强度。
上午两个半小时的围读结束之后,周彦只让他们休息了一个小时,这还包括吃饭,之后又开始了下午的围读。
下午的围读会从十二点半开始,一直持续到六点半,整整六个小时。
围读虽然不是拍戏,但强度可能比很多戏要高,到了六点半的时候,周彦明显感觉到很多人的状态已经不对了。
特别是胡珂,他毕竟年纪小,也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场面,所以到最后人都是晕晕沉沉的。
也是看到他们状态不行了,周彦才叫停的,不然他还要坚持。
“好了,今天的围读就到这里,下次围读时间另行通知。”
周彦说完,众人都是松了口气。
燕京厂新来的新加入周彦团队的那些人非常意外,他们没想到周彦平时看着笑呵呵的,干起工作来竟然强度这么高,比陈恺歌还要拼。
但是之前跟周彦合作过的,像王晓帅、李宏,还有刘清、林娟他们都不觉得奇怪,因为周彦之前就是这么拼。
不管是拍《蚁蛉》还是《想飞的钢琴少年》,都出现过连轴转的情况。
早前拍摄《蚁蛉》的时候,整个周期也就几天时间,他们基本上就没有歇过,电影拍完就睡片场,醒了就继续拍。
后来拍摄《想飞的钢琴少年》时,中途差点把几个工作人员给干崩溃了。
王祖贤也没想到周彦当导演的时候,竟然会这么紧,明明离正式拍摄还有接近一个月的时间。
梁嘉辉虽然跟周彦是第一次合作,但是对周彦这种高效率,他还是挺欣赏的,因为他本身就是那种习惯把节奏拉快的人。
既然已经进组了,那什么事情都要做在前面才好,只有这样,在拍摄的时候,才不会手忙脚乱。
梁嘉辉进过很多剧组,有些剧组甚至在电影开始之前都不进行围读,或者只在拍摄开始前一两天进行简单的剧本讨论,后面让演员在拍摄过程中去适应角色。
其实到那个时候,已经迟了,没有充分的围读,一些演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