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990:从鲍家街开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5章 留下来一起做 (3/4)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bsp;   看布置,之前的四合院估计不经常住,甚至大概率不是赵季平自己的,而这套房应该是他常住的地方。

    客厅靠近厨房一侧的墙上挂着一幅合家福,上面是赵季平一家三口,从赵季平的秃顶程度来看,这照片应该拍了没多久。

    赵季平家里有很多乐器,靠门口的柜子上放了唢呐、二胡,里屋还有一个大件——钢琴。

    茶几上有一本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下册)》,周彦顺手就给拿了起来,这本书他看过不少遍,也看过不少译版,每次看都有新的体验。

    翻译是一次再创作,所以不同版本之间会有很大的差别,每个版本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有时候周彦会对比着不同译版来看。

    面前这套是荣德如版的,这一版虽然有些词句翻译不是很准确,但是对话情绪翻译的很饱满,当然,有时候过犹不及,又会显得对话太飘。

    周彦看书不怎么挑,眼下也没有别的选项可挑,他就拿起这下半册的《卡拉马佐夫》兄弟看了起来。

    ……

    过了大概半个多小时,赵季平还没有看完笔记,他妻子孙玲带着儿子回来了。

    看到周彦,孙玲倒是也不意外,“你是周彦吧,老赵说你今天要来。”

    孙玲是个看起来就很温和的人,个子不高,说话的时候笑眯眯地,声音也很轻。

    他们儿子十六七岁,跟赵季平很像,特别是下半张脸,父子俩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周彦放下书,起身笑道,“孙老师,您好。”

    “坐吧,不要客气。”孙玲摆摆手,又对儿子说,“赵嶙,跟你周彦哥打招呼。”

    “周彦哥好。”赵嶙十分乖巧地跟周彦打了声招呼。

    “你好。”

    打过招呼,赵嶙就进屋写作业了,孙玲拎着菜进了厨房,“小周你自己坐会儿,我把菜择一下。”

    周彦主动跑过去,“我来帮您。”

    “不用……”

    孙玲刚要拒绝,周彦已经把菜拿到手上了。

    周彦笑道,“反正我也没事。”

    ……

    这边周彦跟孙玲有说有笑的聊天,那边赵季平还在认真看着周彦的笔记本。

    一直等到十一点钟,赵季平才揉着肩膀站起来。

    周彦看他出来,笑着问道,“赵老师看完了么?”

    “五个本子,哪能这么快看完,不过也不用急,咱们慢慢看。”赵季平去给自己倒了杯水,然后坐到孙玲旁边,“你不是写了首《颂莲》嘛,也减少了我的工作量。”

    孙玲在旁边搭腔,“我听老赵说了,小周你还自己给电影配了首曲子。”

    “我那段时间天天练戏,吹笛子比较多,就自己写了一首,没想到拙作被张导他们看上了。”

    赵季平摆摆手,“不要这么谦虚,曲子我听了,很合适,就算是我自己来写,也未必能比你好到哪儿去。”

    “侥幸得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