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不加价,《花城》倒好,不仅仅加价,而且量还下去了,相较于之前,杂志的分量至少少了有两成。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原先《花城》定价一块二毛钱一本,却足有三四百页,这定价恐怕连工本费都赚不回去。
后来即便涨价到三块五,《花城》也无法做到收支平衡,为了活下去,又开始为杂志招广告,现在《花城》的内页甚至是封面时不时会出现酒店、旅游等宣传广告。
或许《花城》杂志社也希望能够让文学世界保持单纯,但是最终还是没有抵得过物欲横流的浪潮。
周彦对这事倒是没什么特别感觉,只要里面的文章够好,刊登一些广告也无可厚非,不然谁给他们发稿费?
将杂志揣到挎包里面,周彦又沿着街道往前走,接下来他要给巩莉买瓜子。
县城里面炒货铺不少,周彦找了一家人多的,称了三十多斤瓜子。
遇到周彦这样的大客户,老板也很开心,直接将装瓜子的蛇皮袋送给了周彦,还免费给添了二两炒花生。
因为瓜子太重,周彦先将瓜子寄存在炒货铺,自己轻装上阵,在县城里面随意地逛起来。
祁县县城不大,最繁华的一条街,从街头走到街尾,要不了十分钟,不过在这几百米的街道里面,烟火气是十足的。
不论是大商贩还是小商贩,都会站在店门口张嘴吆喝,而且每家都有各自的节奏,既不会自乱阵脚,也不会肆意干扰别家,从街头走到街尾,每家的吆喝声都能听得清楚,不至于乱哄哄的一片。
走了一段,周彦忽然闻到一股刺鼻的味道,他循着味道找去。
源头是一家肥料店,兼着卖一点农药及种子,店家是个中年大叔,见到周彦过去,非常热情地打招呼:“老板,要些什么?”
“看看复合肥。”
周彦揉了揉眼睛,在外面只是感觉味道刺鼻,但是到了店里面,却感觉眼睛都被熏得睁不开,刺激的气体不停地冲击着他的泪腺,眼泪随时都会流出来。
店家大叔原本说的是祁县本地方言,听到周彦说普通话,他也改用口音很浓的普通话,“老板要什么样的复合肥?用在什么上面?”
周彦原本想跟老板再聊一会儿,但是这店里面他实在待不下去,就直奔主题,“老板,你们家的肥料是从哪儿进的货?”
一听周彦问这个,老板的脸色一下子就变了,警惕地说道,“你问这干什么?”
老板怀疑周彦是竞争对手,跟他打探货源来了。
周彦大概能猜到老板的顾虑,笑着从口袋里面掏出烟给老板让了一根,老板虽然依旧警惕,但是看到周彦掏出来的是红塔山,还是忍不住接了过去。
“老板,你别误会啊,我是农业公司的,最近我们公司正在推广一款肥料添加剂,想问问你源头是谁,看能不能给他们卖点货。”
一听周彦是卖货的,老板放松了警惕,掏出火柴将烟点着,“你是什么品牌的?”
“金坷垃,老板听过没?”
“金坷垃?”老板摇摇头,“没听过,新牌子吧。”
周彦笑道,“新牌子没错,不过我们产品杠杠滴,现在美国英国法国都在用金坷垃,肥料掺了金坷垃,小麦亩产一千八。”
“一千八,吹吧你!”老板撇撇嘴,随后又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