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即,刘伯温便淡淡说道:“为师变了嘛?为师不一直都是这样吗?”
而杨宪听到这话后,在堂中急匆匆的走了两步,随后直接拒绝了刘伯温的主意,说道:“不成,我可不能忍气吞声,我要跟胡惟庸斗一斗!况且不斗也不行。”
刘伯温道:“为何不行?”
杨宪道:“恩师,皇上不是有旨嘛?让我促一促中书省那帮庸碌老臣,再说,如果恩师倒了,那下一个就会是我,胡惟庸认为我挤占了他的前程,他岂能容我?”
这几日以来,杨宪在中书省已经收到了胡惟庸对他的出手。
可面对杨宪的话,刘伯温却还是说道:“杨宪,为师还是劝你一句,万事审慎,自重。”
刘伯温此话,算是给了杨宪最后的交代。
在面对这件事上,他刘伯温不会出手了。
闻言,杨宪也算明白了刘伯温的态度,见自己得不到刘伯温的帮助,如今中书省内胡惟庸又勾结一帮人对自己暗中出手为难,杨宪也是别无他法,拱手道:“恩师,学生告辞了。”
说完,直接转身离开。
屋内。
刘伯温瞧着杨宪离开的背影,叹了口气,自言自语道:“看来这番师生情谊,到此已尽。”
不过转念一想,又道:“也好,也好......”
转身又回到了自己书桌前,继续写起了自己的祈罪折子。
“臣以为,圣君者,宽严相济,恩威并用。圣上举臣掌御使大任,是恩。处斩陈怀义,则是威。为臣者,受恩当图报,逢威当自查。抱元守一,鞠躬尽瘁。”
至此,刘伯温提笔审阅。
反差查阅无错后,朝着皇宫而去。
在来到朱元璋的奉天殿外时,刘伯温对着门外的二虎说道:“虎将军,烦请禀报,刘伯温见驾祈罪。”
二虎闻言,道:“刘大人稍候。”
说完,转身朝着屋内走去。
与此同时。
奉天殿的侧殿中。
朱元璋依旧在教育着几个皇子,说道:“昨天,在棣儿的婚宴上有个书呆子借着酒劲大放厥词。说咱分封诸王会引起战乱,还说皇朝的安危不在朝外而在朝内,就在你们几个王的身上。”
“皇儿们,别以为这个书呆子说的这些只是疯话。它代表了好些个大臣们的心思哪。那些个臣子们不敢说出来,这个书呆子全替他们说出来了。所以,爹不得不重办了他,以此,震慑群臣,制止缪言流传。”
听到这话,朱棣立马说道:“父皇办的好,儿臣恨不得将此人千刀万剐!”
而朱元璋则继续说道:“这个书呆子啊,人是死了,可你们要牢记他的话啊,念念不忘!为何呀?因为他说的对呀!秦汉唐宋就是因为分封诸王而引起的战乱,爹可以废其人,却不能废其言!你们一定要牢记住那个书呆子的话,要把它当作警钟在耳,永世长鸣!”
闻言,众位皇子纷纷喊道:“儿臣明白!”
朱元璋缓缓从龙榻上站了起来,一边走着,一边说道:“这前朝的祸事,会不会发生在本朝,那就要看你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