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完了,我被朱元璋盯上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一十一章:承建官报,大明唯一媒体渠道【求月票,求打赏】 (3/5)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惩戒贪官的法令。

    同时,还将大明立国之后的所有贪污腐败,不管是军中还是朝堂衙门中的贪污之事全部汇集成册。

    最后,根据这些信息案件,还有法令。

    绘制成了!

    与此同时,还传令天下诸地。

    凡有冤屈,民告官者,可头顶大诰,前来京城告御状。

    凡过往诸地,衙门官员差役,不得横加阻拦。

    凡阻拦者,杀无赦!

    算是按照齐衡的话,开通了一个状告冤屈的途径。

    虽然他也很想在各地赠办一个衙门,可是没办法,这么一来的开销实在太大。

    而且这样的衙门不像官府会处理日常的政务,是必须的。

    大动干戈下,太过劳民伤财。

    同时,下令都察院,勤派御使前往各地暗中视察。

    使反腐之事始终悬挂在所有各地官员的心上。

    在官场形成一股反腐倡廉之风。

    随着几日的忙碌。

    这一条条的政令从御书房内发出。

    无论是那刘伯温,还是李善长,都为朱元璋这些决策感到震惊。

    大诰给出了全新的处置贪官污吏的惩治办法,增加了惩处力度。

    让以后惩处这些贪官时有法可寻。

    并且有事件有数据,让人不得不信服。

    这是王道之举。

    所有人都无法说出什么。

    同时,开辟了一条民告官的路径。

    虽然办法肯定不是那么完美,但这就是一个开端,往后会不断的完善。

    同时,都察院增加力度反腐。

    这几个举措下来形成了一整套的组合拳。

    手段之严密,让李善长和刘伯温都感到不可思议。

    按照他们往日对朱元璋的了解,虽然这位帝王对处政的能力正在飞速的提升,但在他们的眼中难免还是有些落了下成。

    就比如之前当着刘伯温和李善长面夸赞杨宪,并且还要奖赏杨宪的事情,在他们这二位眼中完全就是糊涂之举。

    虽然反腐之心是好的,但这个手段实在难看。

    可紧接着对杨宪处置的旨意一出,立马让他们意识到,朱元璋的背后有高人指点。

    包括这次的这些举措。

    很难让他们相信是朱元璋自己突然开窍想出来的这些。

    不过想要弄清楚这背后是什么人,也不是什么难事。

    只要稍稍一思考便清楚,这朝堂上能在朱元璋耳边说这些,跟朱元璋面对面的谈这些治国理政之策的人,简直少之又少。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