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们浙东派虽然看起来人丁稀少,压根没有什么势力可言,但如今根基已成。
都察院在手,形成势力是早晚的事情。
而且,他们的存在是朱元璋有意扶持的。
朱元璋需要他们的存在为自己办一些事情。
这样一来,他们便如稳坐钓鱼台的老翁,俯瞰那池塘当中的鱼儿们为了一条鱼食而争斗。
不过,就在三人大笑之际。
其中的刘伯温却笑容渐渐消失,眼中还是不由的隐现出一丝担忧之色。
如今朝堂上的局势,便犹如一场角斗场。
看似那场中争斗的是齐衡与李善长,看台上看着的是朱元璋和他刘伯温。
然而,他朱元璋是裁判,他刘伯温却是候补选手。
尤其是看着如今场中的齐衡如此的强大,仅仅稍显手段便让李善长落入了下风,他这位候补选手,还真是心有余悸。
不过,这些东西自己知道就好。
跟不跟吕昶宋濂二人说都无关大局,相反,还不如让他们沉浸在高兴的氛围当中,最起码不会出现内部倒戈的事情。
就在刘伯温心思深沉的与二人大人一同来到都察院,随后各自拜别返回自己的府衙时。
中书省外的李善长,也正为了今日在朝堂上的事情而眉头紧锁。
在外人看来,今日在朝堂上李善长输了是因为齐衡的手段很刁钻。
可唯独他李善长自己知道。
自己除了在中书省的地位,以及朱元璋对他治政的信任外,最为关键的乃是淮西一派对他的支持。
而说到淮西一派,那就决计离不开淮西一派中占据着举重若轻地位的徐达。
身为国公,又是中书省左丞相,枢密院知院事,还手中握有大明的大军兵权。
说他徐达是如今大明最为显赫的存在也不为过。
他李善长之所以可以在中书省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徐达这位中书省左丞相默认了他在中书省的实际掌权者身份。
所以他才可以如此轻易的将中书省的权力握于掌中。
而这,便是淮西一派支持他李善长所带来的优势。
可如今呢。
伴随着齐衡的复出,伴随着齐衡重新回到权力中心。
曾经那些毫不犹豫,全力支持他李相国在朝堂当中的地位,并且为他与刘伯温为敌的淮西一派,却开始摇摆不定了。
就好比今日在朝堂上。
从那徐达最开始的表情来看,他是完全不知道今日齐衡的突然发难的。
可当这一幕出现的时候,徐达却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帮助齐衡,按照他的意思来演这一场戏。
在他徐达的内心当中,齐衡与他李善长,孰轻孰重,当下立判。
且不谈徐达在淮西一派当中举重若轻的地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