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缘囊桓啥弧!
“他们在陈留碰壁之后,又迅速转移济北郡,由此可推断,他们从陈留郡得不到粮食,又不走的话,只能是被饿死。”
“而今他们离开济北郡转道东郡的原因,绝对与粮食脱不开干系。”
“现在他们在东郡待了几天却毫无动静,主公难道不觉得奇怪吗?”
这帮人难道不用吃饭了?
这种摆在明面上的问题,根本经不起推敲。
曹操脸色微变,猛地起身,压抑着怒火低声吼道:“妙才,到底怎么回事?”
荀彧说的合情合理,青州黄巾军没理由留在东郡不动弹。
除非他们想活活饿死!
可一群为了活命,从青州跑来兖州的流寇,你告诉我他们会心甘情愿把自己饿死?
你开什么玩笑?
既然不会出现这种情况,而斥候回报的又是这个结果。
那有没有一种可能,是斥候出了问题?
斥候出了问题,不就应该找管辖斥候营的夏侯渊吗?
面对气势汹汹质问的曹操,夏侯渊一阵发虚,拜道:“末将这就去彻查此事,若有人胆敢欺瞒,末将绝不姑息。”
事到如今,他也只能牺牲几个斥候来保全自己。
曹操怒道:“必须查清楚,斥候乃大军的耳目,耳聋眼瞎与敌军交战,何异于送死?”
“此事过后,你自去领三十军棍,以作处罚。”
为体现君主的公正和赏罚分明,哪怕是兄弟,犯了错也要被处罚。
荀彧适时开口道:“主公,倘若是斥候回报的消息有误,或他们没去探查,臣反而不担心。臣担心的是,斥候回报的消息无误。”
这一句话,直接把夏侯渊给整迷糊了。
提出斥候上报的消息有问题的是你。
这会又说,上报的消息有问题你不担心,担心的是没问题。
这不是在故意找麻烦吗?
他语气不善问道:“军师就这么见不得斥候营好?”
曹操二话不说打断道:“你闭嘴,听军师把话说完。”
荀彧叹道:“若斥候传来的消息无误,青州黄巾军停在东郡,意味着他们从别处拿到了足够的粮草。”
夏侯渊不服气嘀咕道:“那又能说明什么?”
青州黄巾军四处劫掠,主要是为了抢能让自己活下去的粮食。
现在停在那里不动,当然能猜到他们粮草充足。
这不是小孩子都能猜到的吗?
荀彧瞥了夏侯渊一眼:“方圆数百里,谁能拿的出来养活百万人的粮食?”
不用夏侯渊回答,曹操脸色铁青道:“冀州,潘凤。”
他总算明白荀彧在担心什么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