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就蓟密永三协重建,朱由检就召军机处大臣,进行了研讨。
自己的一些意见,军机处这边很清楚。
倘若连这件事情,徐光启都不能办好的话,那他就别待在军机处了。
直接负责武备院就是了。
‘看来除了要张贴大字报外,掌控舆情的谋划,也要推进了。’
‘这舆情始终掌握在文官手里,风向被一帮清流把持着。’
‘那必然会影响到朝局走势,这不好……’
独自一人待在公事房,朱由检就当前的朝局做出预判,并想好了相应的措施。
准备好好杀一杀,某些造反派的气焰。
大明的清流和读书人,不是喜欢评议朝政吗?
好啊,既然这样,那朕就给你们玩玩戏说朝政!
“拜见陛下!”田尔耕的行礼声,让朱由检拉回现实。
“现在袁崇焕的状态怎样?”
朱由检端起茶盏,呷了一口,瞅着田尔耕说道,“有没有对其用私刑?”
“方才朕去文华殿理政,这内阁对你们锦衣卫的意见可是很大啊。”
“陛下,袁崇焕状态很好。”
田尔耕忙拱手作揖道,“锦衣卫绝没有滥用私刑,臣等一切以陛下旨意来定。”
自兴起袁案后,田尔耕便知道自己没有退路了。
想不丢掉手里的权势,除了依附天子,尽忠职守外,再无任何可能。
“嗯,这是要贴的第二份,第三份大字报。”
朱由检抽出一份文书,敲击着龙案,冷冷道,“你回去了以后,一字不差的全部誊抄下来,张贴到午门。”
“另外在京城治下各坊,去招一批说书人。”
“记住了,要客客气气的请,别以权压迫。”
“之后要做什么,朕会再吩咐你。”
“臣领旨!”
既然大明的舆论权,被文官群体、清流、读书人掌控着。
想要夺取舆论权的主导优势,那就要另辟蹊径。
靠笼络上述群体,来帮自己分忧,朱由检觉得难度太大,也没有必要。
刚好趁着此次掀起的袁案,执行一次大练兵,逐步夺取舆论权的主导优势,这样后续才能不那般被动。
“陛下,当前辽东那边,自来犯建虏被我大明强军重创击退。”
“辽前一带就未再出现袭扰之事。”
“孙督师出镇辽东以来,按照此前军机处前指所定。”
“以辽前几处重镇为基准,组织人手挖设坑道,并布置大量的陷马阵等……”
“陛下,此前勤王救驾的各地援军,皆已回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