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正。
还会让文官群体警觉反弹,所以如何稳字当头,才是关键。
就朱由检抛出的这些,京卫都督府的这帮勋戚,最后都要老实交议罪银。
毕竟这也是天子的考验嘛,但换来的却是部分实权。
对朱由检来讲,京卫都督府的议罪银,也算是在一毛不拔的勋戚身上,收获些意外所得吧。
当摆烂成为一种风向,进取、谋变就是异类。
合着我们做的事情,都见不到任何成效。
你一出面,就成了?
那可不成,这不是摆明跟我们作对吗?
本着‘大家好’的想法,那就只能送你上路了……
面对大明当前的处境,朱由检明确自己的执政理念。
在制衡朝堂,稳住朝局的大背景下,通过博弈斗争,去拉一派、打一派、杀一派。
一点点逆转这种风气,节奏尤为重要,不能坏了现有秩序。
“先前所召大朝议,明确了授赏一事。”
朱由检拿着手里的奏疏,看向王洽、温体仁说道,“其中罢免的那批卫所官员,所空出来的缺。”
“朕让你们军机处,从立功的将士里挑选一批,这件差事做的怎么样了?”
敲打完以朱纯臣为首的那批在京卫都督府任职的勋戚。
朱由检便将注意放在旁处,调整能调控的领域,就是他要做的事情。
“陛下,此事是否要从长计议?”
王洽面露犹豫,走上前拱手道,“眼下兵部尚未起草文书,涉事的卫所官员,牵扯到顺天府、永平府治下众多卫所。”
“要真一股脑全部罢黜的话,只怕会引起动荡……”
“等于说朕讲的话,就是废话?”
朱由检脸色冷了下来,看着王洽说道,“王卿,你也是朝中的老人了。”
“若国朝的授赏没能落实下来,会出现怎样的情况,你心里比谁都清楚。”
“在国朝遭遇突发战况,这帮贪生怕死的家伙,一个个不想着为国朝尽忠。”
“却做着保自己命的事情,难道这件事情就这么算了吗?”
“陛下,臣不是这个意思。”
王洽拱手道,“兵部当然愿意做这件事情,可兵科那边却……”
讲到这里,王洽没再说下去,他也很为难啊。
一面是天子的意思,一面却遭兵科驳正,问题就卡在这里了。
“有趣。”朱由检轻笑起来,“连国朝既定授赏之事,兵科都敢推诿了?”
“刘懋这个兵科都给事中,看来是要跟朕唱反调啊!”
“先前裁撤驿站一事,朕是越想越不对劲,真够好的啊!”
王洽、温体仁闻言,露出各异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