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谁的?
似这般的想法,同样也在王洽、李邦华心里生出。
在他们的眼里,天子做这样的决断,真是太独断了。
“先看,先想,半个时辰后,朕会在皇极殿召开朝议。”
朱由检将手里的文书,递到刘逢、徐光启眼前,神情淡然的说道,“剩下的事情,朕都会安排好的。”
“臣…领旨!”
“…臣领旨。”
刘逢、徐光启踌躇再三,最后皆拱手作揖道。
“嗯。”朱由检应了一声,随后对王承恩说道,“王大伴,派人去文华殿,传朕口谕。”
“在京五品以上官员,半个时辰内,皆赶至皇极殿,参加大朝议!”
“奴婢领旨!”
王承恩当即拱手应道,随后便匆匆走出正堂。
而垂手而立的朱由检,此刻就静静的站在原地,眸中闪烁着精芒,神情间透出冷厉。
既然当前所处的包围圈,暗藏着太多掣肘。
那朕索性就跳出这个包围圈,扶持起一批勋戚大臣,叫他们跟朝中的东林党、文官斗上一斗。
有重重保护之下,这京城就算是乱。
但该做的事情,那还是要推进做下去的。
留在京城的张维贤、曹化淳、田尔耕、温体仁等人,在这样一种态势下,只要抽掉他们可能消极懈怠的根底。
那迫于现实,迫于压力,就算是再难,也必须硬顶着向前!
同流合污?握手言和?那纯粹是痴心妄想!
很快,时间慢慢的过去。
崇祯二年十一月初二,申时。
“啪,啪……”
清脆的静鞭声,在皇极殿外回荡着。
身穿各色官袍,缀着不同补子的在京五品以上官员,齐聚皇极殿内外。
彼时在皇极殿内,站在朝班里的众高官,手握朝笏。
一个个神情各异,心里暗暗揣摩着天子启皇极殿,召大朝议,到底所为何事。
有别于朔望朝,常朝,有明以来,大朝议,乃国朝最正式的朝会。
非皇极殿不可开,非国朝大事不可开。
在当前这等局势之下,朱由检闹这么一出,叫朝中众多大臣,都不清楚天子到底想干什么。
“陛下驾到!”
王承恩的声音,回荡在皇极殿内。
而殿外候着的宦官,则传唱着。
朱由检缓步朝龙椅走去,神情看不出喜悲。
彼时的皇极殿内,静的连根针的声音都能听到。
“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