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青雀的目的果然不简单!
可是,后面的文字描述突然变了。
【贞观十七年,吐蕃再次陈兵大唐边境,以此作威胁,请求大唐赐予一位公主和亲。否则,就举兵入侵大唐。你反对和亲,但是皇帝和群臣最终却答应了和亲。你一怒之下,离开了长安。】
对于这段信息,李世民并不重视。
朕想看的并不是这个!
朕想要知道青雀拉拢齐王意欲何为!
事关和亲之事,李世民这次也猜到了吐蕃使团的来意,甚至也收到了来自于大唐边境的军文急奏。
将吐蕃使团晾在鸿胪寺,一是因为齐州谋反,暂且没时间回应吐蕃使团。
二是吐蕃使团见齐州生乱,未必没有静观其变之心。和亲之心,也在拖延。
齐州之乱平定,大唐和吐蕃必然要重新面临和亲一事。
此事,李世民准备同意。
现如今,他的身体大不如重前,太子和越王为了储君之争势如水火。再加上齐王李佑也突然造反。
对于李世民来说,大唐的稳定至关重要。
吐蕃竟然有灭吐谷浑之力,令他重新审视其国力。为了大局,接受吐蕃称臣纳贡,并满足其和亲的要求。
【你离开长安以后,太子李承乾逼宫谋反失败,被贬为庶民。但是,皇帝怀疑你拉拢齐王,登基为帝之后会杀了李承乾。于是,皇帝另立晋王李治为太子,将你贬为顺阳王。你主动请求安置在均州郧乡县。】
【贞观十八年,大唐出兵讨伐高句丽,你上疏劝谏无果。时逢魏徴由于太子谋逆被牵连免职,朝中再没有人敢劝谏皇帝。结果,讨伐高句丽失败,唐军损失惨重。】
李世民心中一沉。
朕一直有讨伐高句丽之心。
前隋没有完成的事,朕来完成!
一是成就他千古一帝的威名。
二是清除高句丽,为新君扫清障碍。
谁想,竟然失败了。
还是不听青雀的劝告,一意孤行才失败的。
【回到长安后,皇帝早年征战沙场的旧疾复发,没有了再战之心,悉心教导新太子李治。】
【皇帝一直记得你当初如何阻止朝廷讨伐高句丽,于贞观二十一年择机进封你为濮王。】
【贞观二十三五月二十六日,皇帝驾崩于含风殿。你伤心欲绝,昏厥不醒。】
【李治继位后,立年号为永徽,永徽三年,你病逝,追赠太尉、雍州牧,谥号为“恭”。】
【模拟结束,育儿宝典系统冷却中。】
【系统关闭!】
李世民处于失神状态,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从系统的模拟中,他并没有得知李泰拉拢李佑的所谓布局究竟是怎么回事,反而得知自己讨伐高句丽失败。
并且,还有他驾崩的具体地点和时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