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传入之初,译天竺文为汉字,尝袭用道家字义,后道家亦有袭用佛教教义者。
惟道家对于佛教之输入中土,因信奉者日多,遂与之发生冲突。道佛之争历汉、魏、晋、南北朝迄于唐尤盛。
事实上,道佛二门各有其特色与信众,对立结果往往意气用事,各成派系,排斥异己,或互相诋毁,如佛徒着笑道论,道流亦作笑佛论以敌之,各揭彼短,以扬己善,极尽对骂之能事。
在此期间,曾有北魏慧思被后世尊为佛门天台宗三祖,他先以道教神仙方术修命,再以佛教定慧之学修性,开修行界先命后性佛道双修之先河。
而后有传,慧思证道得佛,前往西天极乐世界。
但这些都不过是传言,未有人亲眼见证。
只是今日,秦木这才有幸见到自己小师叔竟以道入佛,进入那玄之又玄的奇妙境界。
此时,白素贞正处于佛道双修的关键时刻。
在白素贞看来,佛法的修行是达到“六通”,即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如意通、漏尽通,但最终目标是证得漏尽通,也即佛门所说烦恼断尽的“极乐”状态。
在被镇压在雷峰塔千年时光中,她潜心阅读过塔底珍藏的诸多佛经。
犹记得,《阿毗达磨俱舍论卷》二十七载中有说,佛门六通中之前五通于异生之凡夫亦可证得,而漏尽通唯圣者能证得。
又在《《大智度经论卷》二十八载中有说,漏尽通可分漏习俱尽、漏尽而习未尽二种,前者指佛,后者指菩萨之所证。
而进入青城派之后,白素贞也曾在藏经阁读了许多道门典籍。
如今通过对佛道两门典籍记载内容相互印证后,白素贞突然有了一个非常大胆的设想,她要用通过修炼道门神仙法术来修证佛门的前五种神通。
而后在此基础上,再去修得佛门的第六神通-漏尽通。
即为,誓于此生作,长寿五通仙;修习诸禅定,学第六神通。
白素贞没有想到,她现在走的修行之路正是北魏时期慧思禅师的修行之路。
或许,冥冥之中,自有定数。
但白素贞不知道,此时塔外的小青正处于生死危机时刻。
鬼帝使出他的绝学“百眼神通”,而小青为了能够与其对抗,化身为莽,只见一条长约三十多丈的九幽碧鳞莽在红芒中左躲右闪。
有红芒打到它的身上,发出“滋滋”腐蚀声音。
九幽碧鳞莽的蛇鳞本就防御极强,奈何面对鬼帝的百眼神通也难以招架。每次打到身上,犹如置身烈火中煎烤,疼痛万分。
但它必须拖住鬼帝,不然姐姐会有危险。
鬼帝一时间拿不下小青,也是气急败坏。越这样拖下去,对他越是不利。
很快,鬼帝打定主意,摇身一变,成为四十多丈长的巨型七彩蜈蚣。
那蜈蚣的头通体赤红,而身体却是七种颜色混合在一起,随着它的游走,整个大地都为之颤抖。
粗略看来,这只七彩蜈蚣的躯干共有二十八节,共计五十一对步足,看起来非常的狰狞恐怖。
&nbs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