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原来李亦这么牛逼啊?
“哈哈,我之前都是杞人忧天了啊,照现在这个情况,要是提早搞各种宣发,说不定真像李亦说的,会弄巧成拙。”韩晓明感慨连连。
旋即,他吩咐秘书:“把话放出去,我年底就要退休了,指望着《流浪蓝星》给我留名,别给我搞些有的没的,不然别怪我烧最后一把火。”
……
网上的热度如此之凶猛,李亦也是很意外。
不过这并没有影响到他。
即便网上有些唱衰国产科幻的舆论,他也丝毫不在意。
当然,李亦还是不可避免地开始忙碌起来。
上映前不搞太多营销,上映后还是需要的。
李亦先是去审核了《流浪蓝星》拍摄的纪录片。
剧组工作时,总会有摄影师负责记录,最终剪辑成了差不多三个小时纪录片。
记录的不止是演员拍摄的花絮,幕后工作者,占据了更多的篇幅。
李亦等演员吊着外骨骼休息时互相打趣;编剧团队顶着油头抽着烟,编写着编年史;道具和实体特效为了达到李亦的细节要求,急得团团转,其中的老大因为压力太大,跑到厕所关上门压抑着自己的哭声……
还有时常爆发的争吵。
摄影和化妆吵、道具和灯光吵、群演和副导演吵,有很多段都进行了消音处理。
李亦代入了观众的视角,剧组里面的吵架,自然是比较新鲜的,不过又不是从头吵到尾,纪录片更多的在于记录,所以大部分都比较无聊,但看着这群人,莫名又觉得有些励志和感动
没错,就是这种感觉!
李亦对数次剪辑过后的“纪录片”非常满意,他觉得,这支无聊的纪录片,会让电影多出最少一个亿票房,甚至可能更多。
诚然,大部分观众都没什么兴趣看纪录片。
但是总会有人感兴趣。
比如影视区的博主,还有愿意为了蹭热度去研究的营销号。
他们会将能引起情绪共鸣的片段进行切片再拿出来,或者进行突出重点的简要解说。
而当下看短视频都需要快进的网友,却很愿意为这种能省略时间的解说、切片,付出点时间。
当然,要是无人关心纪录片,李亦也会发挥主观能动性,但是他不觉得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在审查纪录片的同时,李亦也参加了个央视电影频道的专访,同行的还有刘毅守、吴峰和侯江。
几人聊了一些幕后趣事,也聊了拍摄时遇到的困难,个人的心境。
这个专访会在电影上映之后播出,届时,还会根据观众好奇的问题,再次录制新的专访。
六月底,李亦和吴峰、赵子衿以及其他几位饰演了主要角色的演员,参加了林旦的《快乐星期六》,录制了一期“蓝星”专场,同样也是在电影上映之后播出。
就这样,李亦忙几天歇几天的,时间来到7月6号。
今晚是《流浪蓝星》的首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