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家侄崇祯,打造大明日不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65章 国师的识人之明 (2/3)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nbsp; 崇祯点点头,不再多说什么。

    他也是很久没有微服私访,今天机会难得,正好跟百姓们交流交流。

    “这大和尚之前说的倒是没错,咱大明的官吏,的确是贪腐成风。”

    云逍侃侃而谈。

    外面的风雪一时半会儿停不下来,索性借此机会给大侄子上上课。

    要想大明的强盛维持下去,必须依靠皇帝,耳熏目染是改变思维的最好方式。

    “可古往今来,历朝历代,官吏贪腐之事从未断绝,并非大明独有,也不是现在才有。”

    云逍说的是大实话。

    贪腐问题,就是个无法根除的顽疾。

    汉代《二年律令》,规定“受赇枉法者弃市”。

    朱元璋“剥皮实草”,震慑贪官。

    后世甚至引入财产申报、大数据监测。

    然而监督的手段不断升级,贪腐却始终无法杜绝,会以全新的形态存在。

    这不光是体制问题,还牵扯到人性、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

    “而我大明如今,惩治贪腐之严,却是任何朝代所没有的。”

    云逍说到这里,看向王承恩:“老王,我听说你有个亲戚在东厂廉政司做事?你可知道,这即将过去的一年中,大明查处了多少贪官污吏?”

    “单是崇祯八年,先后查处三品以上官员高达二十二人之多,三品之下七品以上的官员达三千七百余人,其他有品、无品的官吏,不计其数。”

    王承恩现在已经升任司礼监掌印太监,还兼着东厂的差事,因此对于这些数字耳熟能详。

    “萧公子刚才所言不差!”

    王承恩接着说道。

    “为根除刑狱贪腐,万岁爷与国师甚至亲入刑部监,借此一扫刑狱沉疴。”

    “纵观古今,有哪一朝,能如我大明朝,有哪一位天子,能比得过今上?”

    “若朝廷不下定决心整顿吏治,朱大典之流将会继续贪赃枉法,又怎会被查处?”

    “你这和尚,竟拿朱大典来攻讦朝廷,诋毁国师,要么是蠢,要么就是居心叵测!”

    王承恩的这番话极有说服力,况且事实也是如此,众人听了都连连点头。

    那读报的读书人不解地说道:“按照太祖定下的祖制,贪墨六十两银子就要立斩,朝廷却为什么不杀了朱大典?传言是国师为朱大典求情,是否当真?”

    “国师与朱大典素不相识,之所以上书陛下为其求情,是因为其十分能干,并且在任上政绩卓著,加上西南需要用人,这才赦免死罪,将其流放。”

    王承恩看了云逍一眼,露出敬佩之色。

    “朱大典被流放广西,后来随军征缅,在军中充当苦役。”

    崇祯接过话头:“前几日,有军报自缅佃传来,朱大典立下大功,足见国师有识人之明!”

    云逍眉毛一扬,“朱大典如今不过是个苦役,又能立什么大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