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家侄崇祯,打造大明日不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00章 百姓监督刑狱? (2/3)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bsp; 另外都察院的御史本身负有监察职责,也要定期巡视监狱管理情况,并主持录囚工作。

    这够严密了吧?

    在银子的攻势之下,再怎么严密的体系,也变得千疮百孔。

    “内部监督,容易产生贪腐合谋。”

    云逍点点头,认同了胡应台的说法,随即反问道:“若是有外部监督呢?”

    胡应台一怔,随即醒悟:“国师的意思,如同乡村自治一样,是让士绅、百姓参与刑狱监察?”

    如今在南方多地的乡村开始推行自治,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朝中大臣对此并不陌生。

    因此云逍一提到外部监督,就明白他的意思。

    “大明的刑狱,单凭内部监督,显然是行不通的。”

    “必须实行多元监督,不仅是都察院、刑部等监督机构,还可以让有名望的士绅、德高望重的百姓参与监督。”

    “通过巡视、走访牢狱,听取和受理囚徒申诉,帮助囚徒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对监狱进行监督。”

    “大明刑狱暗无天日,正是因为太阳光,照不到这些阴暗的角落。建立开放的刑狱监督体系,才能让隐秘于高墙背后的黑幕无处遁形。”

    云逍侃侃而道。

    其实他真的不大懂狱政。

    也就是看了很多监狱题材的港片。

    不过根治刑狱贪腐,并非是什么无解的难题。

    华夏能人辈出,未必没有人想到这些办法。

    只不过阻力太大,没有人有那个魄力和能力,去强力推动罢了。

    胡应台面有难色。

    说到底,他是个守旧的大臣。

    让百姓参与刑狱监督,实在是太过离经叛道。

    这次是刑狱,将来是不是连国政,也要百姓参与其中?

    那要官员做什么,又置皇帝于何地?

    那不是要倒反天罡吗?

    云逍瞥了胡应台一眼,微微一笑,端起茶杯悠悠喝了起来。

    他当然明白胡应台的顾虑,可又想名留青史,又想明哲保身,天底下哪有那样的好事?

    徐光启在心里叹了一声。

    什么叫心中无私?

    国师这就是了!

    要是按照这样来监督刑狱,即使不能根治,也会大为改观。

    然而这么做,冲击的是旧有的体制,得罪无数官员且不说,甚至是引起皇帝的猜忌。

    国师明知道将来会面临这些,并且也清楚,这么做对他没有任何好处。

    他却亲手揭了刑狱的盖子,还提出这样的治狱良策。

    即使胡应台不敢接,国师下来肯定会选其他人来接,并且强力推行下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