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盛唐神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十五章 挽天倾(十二) (1/5)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大唐天宝十三年,九月十二,大唐西京,长安城。.`

    往日的繁华喧闹,歌舞升平,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极盛景象,已经没有了踪影,笼罩在长安城内外的,是一种紧张而忐忑的心情。

    虽然自几个月之前,安禄山麾下的二十七万幽州军在河北道境内四处劫掠,竟然抢到了五姓七家的范阳卢氏和清河崔氏的头上,之后天下嚷嚷,举国上下都说安禄山必将造反。

    长安城内,上至公卿大夫,富豪权贵,下至平明百姓,贩夫走卒,也无不在酒席之间,茶余饭后,将安禄山和幽州军作为谈资,大骂安禄山中山之狼,狼子野心恩将仇报云云。

    国子监的太学生,世家勋贵的年轻子弟,更是上下奔走,大声疾呼。在青楼瓦舍呼朋引伴,置酒高会之时,一个个也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慨然有一旦朝廷照他们说的去做,或者对他们委以重用,便能立刻诛除奸邪,刷新朝纲,澄清天下。小小幽州胡儿的反叛,在他们眼中更是翻手可平,又何足道哉!

    可等到安禄山果真反了,除了这些自负大才而不遇,书空咄咄的空谈书生,每日洋洋得意,叫嚷的更凶之外,其他所有人,上至一般文武大臣,下至底层百姓,却一下傻了眼,没有一个主意。

    所有这些人,都是一种“啊,这般白眼狼还真的反了啊……”这样的反应,然后脑子就一片空白,空白之中就只有两个大写的字——懵逼。

    这些承平日久的官僚和百姓,在懵逼过后,其中的大部分人竟然产生了和杨国忠、李隆基的想法,以为造反只是安禄山一人造反,且不出旬日就会失败,然后所有的长安官僚、世家权贵还有底层百姓,就每日翘以待,等着幽州军集团和回纥叛军。自己覆灭的消息传来。

    直到不久之后,很多河北道的百姓,到达都畿道之后,又在李岘的安排下。坐着四海商社的四轮马车,一路来到长安城。

    在亲眼见到,轻耳听到这些河北难民是怎么样家破人亡,河北道的汉家百姓是怎样一个惨绝人寰,幽州叛军有多残暴邪恶野蛮之后。这些长安权贵和百姓,才终于知道了害怕和紧张!

    但依然毫无应对,半个世纪的太平日子,已经让这些原本最尚武的关中勋贵和百姓忘记了刀枪为何物,没了血性,变得麻木而软弱。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除了每日忐忑不安,少玩一些斗鸡赛马,少听一些梨园丝竹,心神不宁之外,就再无别的应对。

    加之长安城最善战的飞龙禁军被调走。这座庞大而臃肿,有两百多万人口,反应迟钝的大唐国度,几乎只需要用两千精兵,就可一举攻下。

    再之后,就突然传出河东道已经被攻破,十万幽州大军正顺着汾河平原,一路南下,整个长安城这才开始慌了,皇帝宰相不在。太子被囚,副宰相兵部尚书、同平章事韦见素,和京兆尹崔光远这才紧急动员起来,关闭长安城门。全城戒严。

    几乎同一时间,韦见素、崔光远两人收到了大唐皇帝李隆基的八百里加急,于是开府库,募骁勇,贴出招兵告示。.`

    因为这些年,四海商社在海外的掠夺。加之经济确实飞快展,就算有杨国忠等一班大小贪官,长安的国库还是存满了钱财。

    于是招兵的待遇也是极高,一时间,整个长安城,人人踊跃从军,困于长安的书生啊,商人子弟、无业游民、市井泼皮啊,也全都加入军中,不出三天,就募兵十万,号为天武军,一半驻扎长安,一般驻扎霸上。

    颇为讽刺的是,由于事情紧急,这十万新兵也没有一个很好的组织管理,一直吵吵嚷嚷,鸡飞狗跳的。

    而另一边,天策府集团,也在紧急运作起来,天策府的特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