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没事,有钱大家一起赚嘛。只是这里场合不合适,明天来我衙门吧,大家一起聚一下,一起聊一下。”
“好,明日我们一定早点到。”
“明日就拜托陈大人了。”
朱瞻基还是有些不高兴,出了武安侯府之后,他说:“你怎么能答应他们呢?”
陈渊笑了一下说:“你以为我介绍的是什么?是蜂窝煤生意。这个生意的确赚钱,可是赚的是辛苦钱。
既能堵上他们的嘴,又可以给京城百姓一个供暖的渠道,何乐而不为呢?”
“可是你就不怕他们把煤价抬高,这样百姓一样烧不起啊。”
“所以我才要叫上所有人啊,他们每家开一家,这人多了,价格自然就上不去了。”
朱瞻基呆了一下,然后笑道:“原来如此,他们也太可怜了,左右都逃不过你的算计啊。”
陈渊笑了一下说:“太孙过奖了。”
另一边,郑能正在被自己的管家给批评。
“公子,你嘴真的太松了,怎么能把心里话给说出来呢?要不是我拦着,你就漏馅了!”
“漏馅就漏馅,他能奈我何?”
“他是太子少师,还是顺天府尹,正在查黄邦的案子呢,要是让他知道咱们和黄邦有关,咱们就死定了。”
“他怎么可能查得到,黄邦早就让我给弄死了。”
是的,郑能就是黄邦的靠山,而昌平县的那个案子,就是他让黄邦干的。
没办法,郑能也是被逼急了。
郑家以前有好几条财路,一条是盐,他家靠着走私盐,是赚了不少的钱。
因为郑亨是大同总兵,管着大明和鞑靼的边境,可以十分方便的走私。
鞑靼不产盐,所以郑亨可以从大明商人手里收盐,再卖到鞑靼那边,以赚取高价。
只是陈渊建了盐场之后,盐价就暴跌,而且鞑靼可以从别处买到低价盐,也就不来买郑亨的高价盐了。
可以说陈渊变相的斩断了郑亨的一条财路。
不过没关系,这边境走私可不止卖盐,郑亨还有别的买卖。
可是最近,陈渊在鞑靼筑城了,他建了归化府,商人们可以明正言顺的去归化做生意了。
这样一来,郑亨的走私生意直接就断了。
这一下断得很彻底,他什么生意都做不了了,郑家的财源一下就断了。
一下断了自己家所有的财路,郑能不恨陈渊才怪呢。
而同时郑家因为没有收入(郑亨其实有俸禄,可是在郑能的眼里,这点俸禄和没有没什么区别),开支还是和以前一样大。
郑能被逼得没办法,只能是让黄邦铤而走险,抢了一下昌平的大户。
这虽然缓解了郑家的经济危机,可是这事只能做一次,再做就太危险了。
就比如现在,黄邦被查到了,他逃到了郑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