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点点头,问道:“对了,现在这钱粮还剩下多少?”
杨士奇说:“现在还剩下银一百七十三万两,粮食六十六万石!”
“怎么还有这么多?”
朱棣本来以为钱该花得差不多了,怎么还剩下这么多啊。
杨士奇说:“这还要多夸了陈大人,他弄出了羊毛织布的法子,这布运到内地卖了不少的钱。”
朱棣哈哈笑道:“陈文博啊,你还真是有本事啊。”
朱棣对陈渊赚钱的本事是真的佩服得不行。
不管到哪里,这家伙总能找到商机,然后大赚一笔。
不过这是好事,他当然不会阻止。
他想了一下说:“陈渊这次立功不少,着由永昌伯升为永昌侯,世袭罔替!”
陈渊马上跪下来谢恩,不少人是羡慕嫉妒得不行。
这等于是陈渊得到了一个铁饭碗,只要大明不亡,他的子孙永远就可以当这个侯爵了。
朱棣看向其他人说:“你们也不用羡慕他,这次立功之臣,朕心里都有数,回到京城之后,皆有封赏。”
大家都不是太过高兴,因为这次他们立的功并不是太大。
因为阿鲁台逃了,这首功也就没了。
接下来淇国公丘福追敌人,被敌人给耍了,也没立什么功。
朱高煦虽然消灭了一波敌人,可是马上他就又中了敌人陷井,差一点就全军覆没,所以算是功过相抵。
张辅、朱勇去救援,同样陷入了包围之中,不过因为军队没有受损太多,所以算是不功不过。
这一战算来算去,也就陈渊立了一些功劳,带着一千人消灭鞑靼五千人,然后和张辅他们内外夹击,打跑了阿鲁台。
所以大家算了一下,发现头功就是陈渊的,他升为侯爵,一点也不意外。
至于其他人,最多也就是得一个苦劳,赏些钱粮就不错了。
朱棣也是这么想的,他对杨士奇说:“朕带一百五十万两银子回去,别的就都留在这里了。”
杨士奇看向陈渊,问道:“留二十万两够不够?”
“应该是够了。”
“那就好。”
朱瞻基看向朱棣,问道:“爷爷,您要班师回朝了?”
朱棣叹了一口气说:“这次追击千里,也没抓到阿鲁台,不回去还能怎么办?”
“那谁留在这里?”
朱棣想了一下说:“还是让文博留下吧,他是归化府总督。留三万人给他,民夫留两万,其他人都一起回去!”
“只有五万人,守着这么大的城,是不是不够啊?”
朱棣还没说话,陈渊就说:“够了,这些人足够了。”
朱棣说:“好,这归化府前五年,朕不会收一点税,你收的全归你。五年后,朕要和别的地方一样收税,你能办到吗?”
&n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