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我的小弟竟然是朱瞻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十六章 优缺点 (1/3)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朱瞻基摇摇头,问道:“那漕运的缺点呢?”

    “漕运的缺点就是海运的优点,一个就是运量太小,一艘船运不了太多的粮食。而海运的优点就是运量大,一艘船能运几万甚至十几万石粮食!

    这一趟运得多,这耗费自然也就小了!

    同时漕运的时间慢,海运快。这就要说到运海的运力了,这次我北上时,就遇到过堵船,河道太窄,船都堵住了。

    想要提高运力,就要拓宽河道,可是这工程量可就太大了。”

    朱瞻基马上想到了杨广修大运河,这可是造成隋亡的一大原因啊。

    他吓得马上说:“不行,可不能修啊,修了可是要亡国的。”

    陈渊笑了一下说:“没这么严重,只要适当调用民力,是不会有太大的问题的。”

    “还是要小心,别乱来。我们继续!”

    “再有就是海运可以扩大海上贸易,发展远洋技术,说不定粮食问题都能解决!”

    “这就吹牛了吧,这粮食问题怎么解决?”

    陈渊问道:“你知道占城稻吗?”

    朱瞻基想了一下说:“知道,好像是从南边引进的一种稻种吧?”

    “是的,它很高产,而且在南方可以一年三熟!它的远产地就是占城,那边的粮食很便宜,我们可以从这里低价买粮,再运回国内。”

    “他们粮食真的很便宜?”

    “当然,你要不信,可以派人去瞧瞧。对了,南方也是地广人稀,我们可以往那边移民,让移民种地,这样种出来的粮食就会更多。

    这样以后国内出现了灾荒,我们也不用担心了,从国外运粮回来就好了。”

    朱瞻基犹豫了一下,最后摇摇头。

    他觉得这事有些想当然了,是不是太理想化了一点。

    这当然理想化了,陈渊有一句话没说。

    要实现大明人去种地是有前提条件的,那就是要大明的军队先占领那里。

    这个现在还不适合说出来,要等一个时机,而这个时机就是安南之乱。

    再过一两年,安南又要乱了,到时候就是陈渊提出他的办法的时候了。

    这事以后再说,现在不提。

    朱瞻基把漕运和海运的优缺点全部写了下来,然后问道:“那你觉得哪一种好?”

    陈渊说:“以陛下的雄心,当然两种都要。以我之见,二八分,两层漕运,以此来维护运海两岸的繁华。剩下的八成海运,可以省下不少的钱粮。”

    朱瞻基点头说:“有道理,你这办法我也写下来,交给皇爷爷定夺。”

    朱瞻基写好之后,就把陈渊写的东西还有他写的,一起交给信使,让他送回了京城。

    十多天后,朱棣收到了他们写的东西。

    他看完之后,笑道:“这也是一个小滑头啊,居然让朕二八分,太子,你说这个办法如何?”

    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