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
“可是你这也来得太密了吧。”
“行了,别说这些了,走,跟我进宫。”
“啊?没事进宫干嘛?”
“是皇爷爷找你,跟我走吧。”
“啊?找我干嘛?”
“你怎么这么多问题?到了你就知道了。”
陈渊无奈,只能是跟着他走了。
等进了乾清宫,他才发现这里有很多的人。
有黑衣宰相姚广孝、太子朱高炽、三杨还有一个太监。
这太监冲着陈渊笑了一下,陈渊都有些莫名其妙,他是谁啊,为什么朝自己笑啊?
陈渊开始行礼,朱棣说:“行了,你不要搞这些虚礼了,朕问你,这海上你熟悉吗?”
陈渊有些莫名其妙,他不知道皇帝为什么这么问。
他想了一下说:“要说熟也熟,要说不熟也不熟。”
“你这不是废话嘛,朕要的是准确回答。”
“这要看您想知道什么。”
“好,朕问你,你对开海怎么看?”
陈渊明白了,原来又在吵这个万年的难题,到底要不要开海。
这个问题在大明算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了。
一开始朱元璋是因为张士诚的残部逃到了海上,然后时不时的骚扰沿岸的百姓,所以他才提出了禁海之策。
可是现在是永乐朝了,张士诚的残部早就被消灭干净了。
在历史上,郑和七下西洋,把海上的所有的海盗、叛贼什么的全部消灭干净了。
可是自从宣德朝结束下西洋之后,海上的盗贼又慢慢多了起来,一直到嘉靖朝,海上到处都是海盗,倭冠也跟着多了,这才有了戚继光抗倭。
最后到了隆庆开关,海盗又消失了,不过这次不是被消灭了,而是转化成了商人,去做生意去了。
当然,这些都是后来的历史,现在说这些没人会信。
陈渊想了一下,组织着语言说:“开海肯定是要开的,只是要看怎么开。”
“这开海还有不同的方式不成?”
“当然有,比如像陛下之前的一样,派三宝太监下西洋,带回了大量的财物,不过这些财物全部归了内帑所有,别的势力没有占到分毫好处,他们当然不乐意,就会阻止开海!”
陈渊这话一出,马上有人坐不住了。
杨荣大声说:“陈大人,本官反对开海可不是因为没有得到好处,而是因为开海捞民伤财,徒费财力,却得到的都是一些不实之物,所以才会反对。”
他说的不实之物,其实指的就是胡椒。
可以说现在整个文官集团,看到胡椒都烦透了。
郑和下西洋带回了大量的胡椒,这些胡椒在当地是十文钱一斤,到了大明,就变成了十两到二十两一斤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