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皇帝,公元307-311年在位。为司马炎的第二十五子。初封豫章王,惠帝在位期间,被立为皇太弟。司马越毒死惠帝后,司马炽被扶植为帝,改年号为“永嘉”。在此期间,五胡开始建立独立的政权,但是晋朝内部的权力斗争也日渐严重。311年正月,晋怀帝密诏荀晞讨司马越,三月发布诏书讨伐,司马越于同月病死,众共推王衍为元帅。四月王衍与石勒战于宁平城,晋军全军覆没。六月,匈奴刘聪的军队攻入洛阳,晋怀帝在逃往长安途中被俘。313年,晋怀帝被刘聪用毒酒毒杀,享年30岁。
宁平城,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苦县大屠杀
311年初的时候他还活得不错。
荀晞在仓垣(在河南开封县西北)拥戴了已故太子司马诠的弟弟司马端,设置行台。不久就迁移到了蒙城(蒙城县位于安徽省北部,地处淮北平原中部,隶属亳州市)屯驻
势力范围大约在山东和一部分河南,安徽地区
司空荀藩先在阳城((河南省登封县))建立行台后,听说抚军将军,秦王司马业(吴孝王的儿子,荀藩的外甥)逃到了密县(今郑州市密县),荀藩就马上跑去拥戴他,然后把势力慢慢向许昌发展。前豫州刺史天水人阎鼎,在密县集结几千西部州郡的流民也投靠了荀藩。
势力范围也就说到的这些地方了,因为不久后,司马业就要入主长安了。
司徒傅袛在河阴(就在洛阳边上)建立行台,他的势力就就是在洛阳边上那么一点点。
华氏也出来跳了几下,然后跳完就消失了,江州刺史华铁也被司马睿杀了。
然后陈留有陈午的乞活军,寿春有刘瑞的乞活军。
李矩,郭默,魏浚这三个爱国将领也在河南坚持抗敌。
其中李矩比较有意思,不仅是员大将,而且他的老婆就是王羲之的启蒙老师,卫夫人。
还有匈奴汉国的王弥,石勒,这两个人即将发生大战,而我们今天说的是311年,所以这里不说他们的势力范围了,也因为他们这个时候都还没有固定地盘,也都属于汉国匈奴。
可以一说的,这两个人都是匈奴汉国的大人物,但是当时的他们已经具备了独立的实力。
而且307的时候,石勒已经吞并了乌恒,东胡的另一支。
其他还有隶属各个诸侯的人马青州的曹嶷,叛离王弥麾下的高粱和徐邈。
还有遍布各地的坞堡,坞堡,又称坞壁,是一种民间防卫性建筑,大约形成王莽天凤年间,当时北方大饥,社会动荡不安。富豪之家为求自保,纷纷构筑坞堡营壁
东汉建立后,汉光武帝曾下令摧毁坞堡,但禁之不能绝,由于西北边民常苦于羌患,百姓又自动组织自卫武力。黄巾之乱后,坞堡驻有大批的部曲和家兵,成为故吏、宾客的避风港。史家陈寅恪在《桃花源记旁证》一文中认为:“西晋末年戎狄盗贼并起,当时中原避难之人民……其不能远离本土迁至他乡者,则大抵纠合宗族乡党,屯聚堡坞,据险自守,以避戎狄寇盗之难”
这些坞堡,我们说的有些不好听,如果换个名词就是城堡,西方人称我们这个时代为“城堡时代”,甚至可以说,日本战国时期的那些大名所建筑的城池堡垒,远不如我们在这个时代建造的多。
而厉害如石勒,王弥等人,对于坞堡的态度也是暧昧的,因为攻打他们很累,各个都是硬骨头,甚至,他们在攻打某些坞堡的时候,还是失败的。所以从这方面来看,当时胡人之所以要采取安抚晋人的政策,很大的程度上也是因为这些星罗棋布的坞堡势力实在是需要慎重对待的力量。
但这里就不多说了,我们继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