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不去这户人家探个究竟?”
老僧想了想,说:“天色尚早,这个时候去叨扰坊里虽是有些失礼,但此事太过不同寻常,我们还是走上一遭吧!”
这时候有个小沙弥就凑到了这户人家的后墙,侧着耳朵屏息凝听,听了一阵之后,嘟囔着说:“这户人家好像还没起啊,一点儿动静都没有。”
老僧的脸上闪现了一丝丝忧虑,什么也没说,引着一行人往这户人家的前门走去。来到正门前,这户人家院子虽然不甚大,但朱门斗拱,红墙灰瓦,还算雅致。众人见到这户人家正门紧闭,有些犹豫要不要敲门。正在此时,刚好隔壁一户人家的门被推开了,一位五六十岁的老妪端着一盆炭火灰烬走了出来,杨廷和紧走两步迎了上去,拱手作揖,彬彬有礼地向老妪问话:“叨扰大娘,敢问您可认识这朱红大门人家?小生有事想登门向主家求教,但是天色尚早,不敢贸然叨扰。”
老妪皱着眉扫视这一干人等,有儒有僧,有老有少,不像是有歹意之人,便回答道:“我们虽然是邻居,但这户人家平日深居简出,和我还真不算熟络。里面住的应该是位年轻女子,同住的还有一位伺候的老婆子。这位女子和我打过几次照面,她说她姓柳,名芸娘,南直隶扬州人。你们若有事,只管敲门就是了,我和你们一起,不用顾虑太多。”
杨廷和又作揖相谢,看了净空方丈一眼,方丈点了点头,杨廷和就重重地扣动了门环。候了一阵,没有回应,就再扣门环,同时向门内大声喊:“在下国子监生杨廷和,有事登门求教,劳烦主人开门呐!”
候了一阵,还是悄无声息,隔壁的老妪也凑到门前,连连扣动门环,大声的喊:“芸娘啊,我是隔壁的大婶,门外有人找你问话,你在家的话,就开门吧!”
院内依旧寂然无声,众人的脸色都开始变得凝重,几个小沙弥开始窃窃私语,杨廷和问老僧:“大师,无人应门,我们是继续敲门,还是先回开元寺呢?”
老僧没有立刻回答,在紧闭的门前踱了几步,然后对老妪说:““昨晚这户人家可否有人在家?”
老妪立刻回答:“按理说是有人啊,昨晚虽未见到芸娘,但是昨晚掌灯时分隔壁院内还隐隐约约的可以听见有人说话,时不时地还能听见笑声。”
老僧皱了皱眉,对老妪说:“不是贫僧多疑,今日之事绝不寻常,劳烦这位施主,去找一下本坊的坊正,让他带人把这门打开,恐怕这院内之人已遭遇了什么不测之事。”
老妪顿时吓得脸色煞白,急急地跑回自己家,把家里的老头子也叫了出来,大略的把这件事的本来始末讲了一下,老翁听罢也是一惊,向这边的几个人点了点头,就快步朝另一个方向走了。
此时已是天光大亮,周遭的几户人家被这边的声音引着也围了过来,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老妪再次走回芸娘家的大门前,低声说:“我家老头子已经去找坊正了,大师您说的不测之事该不会是……”话说了一半就说不下去了。老僧没有回答,只是念了一句“阿弥陀佛”。
不一会儿,老妪的丈夫就引着好几个男子快步向这边走过来。此时芸娘的门口已经聚着了十几个人了。老翁引来的几个人中,有一个头戴六合帽,身穿青布长衫的中年男人,大声喝道:“我是本坊坊正,众人退开,待我看看发生了什么事!”
众人听了,哗啦啦地退开,让出了一条通道,坊正带着随行之人,快步走到朱漆门前,向老妪问话:“是你让你丈夫来报官的嘛?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老妪赶紧给坊正施了一礼,说道:“坊正大人,这里发生了什么,老婆子也不知道。是这位高僧告诉老婆子的,说是这家人恐怕已经遭了不测,速去请此地坊正来开门,看看到底出了什么事。”说罢就把开元寺的僧人和书生杨廷和引荐给了坊正。
坊正认出这是开元寺的主持净空大师,端端正正地行了一礼,恭敬地问:“大师,您说这家人可能遭遇了不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