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民国江湖二十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章 大旗杆子 (2/5)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nbsp;   于掌柜很不耐烦,摆摆手说:“去去去,我这个月不做生意了,有好东西等下个月再来吧!”

    “诶,老于,你今儿早上吃枪药啦?”那人狠狠翻了个白眼,“爱收不收,好东西还愁买主么,我找别人去!”

    于掌柜冷笑一声,却道:“小子,我懒得跟你磨牙,你现在就满大街去问,多了不敢说,三天以内,要是有哪家古董行敢开张收货,我跟你一个姓。”

    他的底气源自江家。

    江家决心追赃,收货的同行无论是黑是白,肯定会尽力避嫌,东西越好,反而越不敢收。

    毕竟,那贼既然能偷一件玉器,没准就敢再偷一件瓷器。

    谁敢轻易冒险?

    更何况,文玩古董行当,本来就是“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

    有好生意,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何必非得在这个节骨眼儿上顶风作案?

    不值当呀!

    …………

    另一边,赵国砚离开观古堂后,并未直接去找“大旗杆子”问话,而是跟西风碰了个头,先把城里收黑货的老合挨个盘查一遍,确定那件“老猿献桃”的玉雕还没出货,又打听了不少街头巷闻,最后才开始着手调查“大旗杆子”。

    这步骤不能颠倒过来。

    常言道:捉奸要捉双,捉贼要捉赃。

    人家既然敢偷,必定留有后手,那就不怕来人盘查。

    大家都是在线上混的,红口白牙,手里没有确凿的证据,总得互相留有三分薄面。

    倘若上来就要舞刀弄枪,甚至屈打成招,那也实在不合情理。

    于此同时,衙门口的蒋二爷也把失主陈国进这几天的行踪轨迹问出来了。

    几番打探下来,天色已然擦黑。

    双方的消息互相对照,一眼就看出了问题所在,大旗杆子的嫌疑也陡然加重。

    坊间传闻,大旗杆子去年买了钱庄票号的股份,结果赔得血本无归;也有人说他是在倒腾哈大洋时,因错判了行情,进而导致财产缩水。

    总而言之,不论哪种说法属实,他都是在生意场上栽了跟头、吃了大亏。

    最近过得稍显拮据,也得到了许多人的证实。

    更重要的是,陈国进刚到奉天时,曾经约了朋友在德义楼聚饮,而且那天晚上,大旗杆子恰好也在!

    如此一来,江家就不得不派人登门拜访了。

    该派谁去?

    想也知道,肯定是奉天荣行的瓢把子“灯下黑”了。

    最近这两年,温廷阁虽然多在沪上经营,但也经常赶回奉天汇报,眼下刚出正月不久,他还没来得及回去,城里“荣家门”出了岔子,自然理应由他出面过问。

    于是就请大嫂点了几个“响子”,趁着夜色未浓,直奔大旗杆子的老巢而去。

    …………

    正值晚饭光景,窗外的天色早已全黑下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