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罢,便走过来扯住江承业的手,蹦蹦跶跶奔前方跑过去,唬得众人连忙快步跟上。
不远处的摊位前,一个身穿长衫、头顶六合帽的摊主正在吆喝叫卖,其后的木架子上,悬挂着各式各样的花烛彩灯,周围站满了男女老少,有几个书生模样的看客,对着灯谜指指点点,欢笑声此起彼伏。
此情此景,正可谓:
一灯如豆挂门旁,野草能随意苑忙;欲问还疑终缱绻,有何名利费思量?
江雅领着弟弟硬挤过去,仰着脑袋,冲摊主问道:“多少钱猜一个?”
“嗬,这位小姐模样可真够俊的!”摊主笑呵呵地比出两根手指,“两毛钱猜一个,猜中了有奖!”
“这可够贵的了。”花姐等人也跟了过来。
摊主抬手指了指桌面儿,却说:“哎哟,我说这位夫人,您瞅瞅我这奖品也不是便宜货呀!”
众人低头一看,只见桌面儿上陈列的奖品,多半都是文房四宝,偶有几把扇子,尽管都是些便宜物件儿,但也的确不是几分钱的破烂货。
许如清笑了笑,说:“既然都来逛灯会了,高低也得猜个灯谜,又没多少钱,别扫了孩子的兴致。”
隔辈亲,亲在心。
大姑奶奶有多疼两个孙儿,自然无需赘述,当即便答应下来,低头冲江雅说:“小雅,去选一个吧!”
江雅笑着说:“大姑奶,你先选一个让我看看呗!”
许如清点点头,微笑道:“那行,我先选一个,你们俩接着再选。”
说罢,便有些茫然地望向眼前的花灯。
仔细思忖片刻,终于点了一盏“白底寒山冬梅图”灯笼。
摊主毫不怠慢,立刻将灯笼取下,扯下底端的没面儿,一边朗声宣读,一边递给许如清。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打一物!”
颂毕,摊主不忘笑着冲围观看客拱手抱拳:“各位,小本儿买卖,咱可别刨我的活儿,容这位老夫人仔细想想。”
许如清好歹也曾风光过,既是“会芳里”当年的大掌柜,又岂能不通晓诗文?
当下沉思片刻,终于试探着开口问道:“风?”
“嚯——”摊主夸张地恭贺道,“老夫人,一看您当年就是大家闺秀,必定是饱读诗书的人呐!得嘞,老夫人破了谜面儿,我送您一把纨扇,嫦娥奔月图,祝您老松乔之寿,年年安康!”
大家都很惊喜。
江雅更是迫不及待,忙蹦跳着说:“该我了,该我了。”
“好好好,这位小姐,你也挑一个吧!”
“我也选那个!”
“你也选……”摊主面容一僵,忍不住尴尬地笑了笑,“这小姐,头脑灵得很呐,可你们是一块儿来的,不能选一样的,您再换一盏吧?”
江雅起初还有点不服气,直到大家跟她讲清了规矩,她才选了一盏“霁色风帆过江图”灯笼。
摊主照例摘下灯笼,取了谜面儿,一边递给江雅,一边朗声介绍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